娃哈哈又翻车了!今年5月刚被曝光员工维权的事情,还没过去多久,产品质量就又出现问题了?
自从宗老去世,宗馥莉掌权之后,娃哈哈就一直被推到风口浪尖上,这刚消停了一阵子,7月4日云南的顾客就从营养快线中喝出活生生的蛆,令人意外的是,都喝出蛆了网友们还依然力挺!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这种情况下网友们还在支持娃哈哈吗?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事情刚曝出来的时候,按理说火药味应该挺足的,关键是连续开了3瓶饮料,每一瓶里都有活着的虫子,这真是铁证如山,品牌方是想赖都赖不掉,按照正常事情发展方向来看,现在娃哈哈应该被网友们围攻了,媒体们也应该报道“国民品牌跌落神坛”这样的新闻字眼。
关键在网友们的眼里,娃哈哈应该是一个已经“塌房”的存在,这样没有“良心”的企业就应该遭到人们的唾弃,可是网友们这次的反应竟然一反常态,他们没急着扮演愤怒的审判官,反而一个个化身“民间神探”,自发就在网上开起了案情分析会。
风向很快就跑偏了,矛头不再直指娃哈哈,而是指向了运输过程,主要网友们是真心实意的觉得问题不在生产环节,在他们的印象里,娃哈哈的生产线那都是现代化的高温瞬时灭菌加无菌灌装,这种情况下,别说是活虫,就是一个细菌想在出厂时活下来,那都得是天选之子。
官方对于这件事也迅速做出了回应,表示和产品质量问题是没有关系的,很大概率上是仓储和运输的问题,娃哈哈这不就是把罪名全“甩锅”到了运输和储藏方面。
有网友就分析,那可能不是苍蝇下的蛆,而是某种蛾子的幼虫,超市仓库环境阴暗潮湿,管理再一疏忽,简直是虫类繁衍的天堂,它们顺着瓶盖螺纹那点微乎其微的缝隙钻进去,也不是没有可能。
但是这次事情最关键的点在于“三连中奖”,如果说开一瓶有虫是偶然,那连开三瓶都有,这又如何解释呢?这开出虫的概率低得堪比中彩票头奖。
这些问题,网友们早就想好了解释,一部分网友觉得,就是能喝出蛆的才是人们可以放心食用的饮料,就是有虫子才能证明娃哈哈产品的配料表很干净,基本没有有害物质,说明产品本身就没有添加剂,所以虫子才能存活下来。
还有大把的网友支持娃哈哈,觉得是被“资本做局”了,有人在故意抹黑娃哈哈,甚至有人开始“阴谋论”起来,觉得可能是娃哈哈的竞争对手做出来的事情,就是不相信娃哈哈会出现这种质量不过关的问题,还有人开玩笑说就算有蛆也喝!
可想而知娃哈哈这个国民品牌在老百姓心中的影响力都多大,但也有网友表示从饮料里喝出蛆太吓人了,万一一个不注意,还给自己补充了“蛋白质”,更有网友直接说品牌方“与产品质量”这种说法也太可笑了,这个解释不能让他们信服。
那问题来了,网友们为何唯独对娃哈哈“双标”?答案不在那瓶饮料里,而在几代人的记忆中,对很多70后、80后和90后来说,娃哈哈就是他们童年的记忆,“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这句广告词在当时传遍了大街小巷,AD钙奶和营养快线都是儿时最流行的饮料。
老百姓们的这份情感是宗庆后用一辈子攒下来的,宗老在时,连娃哈哈这个名字都是让老百姓一起起名的,对待自家的产品把控那是十分严格,给公司员工的福利也很好,员工和老板都拧成一股劲,都是为了娃哈哈以后的发展。
但是光靠情怀和回忆是撑不起这么大的场面,也不足以让老百姓们对娃哈哈有这么大的信任支持,其实更深层的原因是在产品这件事上,娃哈哈给人的印象一直都很“靠谱”,当一些品牌在食品安全上反复横跳,把消费者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时,娃哈哈反而成了“老实人”的参照物。
它悄悄的研究能改善情绪的乳酸菌,在酸奶里添加氨基丁酸和褪黑素助眠,在营养快线里放点烟酰胺和牛磺酸,这些操作消费者可能都未必清楚,但却给老百姓传递出一个信号,就是这家企业不光想赚你的钱,还真想让你喝点好东西。
在7月8日的时候,相关部门回应厂家与消费者已经达成了和解,但是虫子到底是怎么进去的,也还在调查中,但是从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来网友们还是很相信娃哈哈的,这真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公道自在人心!关于这件事,你怎么看?
信息来源:
更新时间:2025-07-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