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号晚上8点,天猫双十一预售正式开抢,刚开场就热闹得不行。
首小时就有35个品牌成交额破亿,1800多个品牌卖得比去年翻倍,斐乐、珀莱雅这些眼熟的牌子,一个个都冲进了“亿元俱乐部”。
今年双十一最明显的感觉就是平台玩法不一样了,天猫这次直接把“预售”拉回核心位置,还取消了往年让人头大的跨店满减。
换成了“官方立减85折起”,再加上平台消费券和品类券,美妆类甚至有满3000减400、满1000减140的大额券。
本来想算算凑单怎么更划算,后来发现直接立减反而更省事,不用再对着计算器扒拉半天,生怕算错亏了。
预售开启前一周,淘宝就开始给明星直播间造势,还宣布要狂撒30亿定金红包。
单个直播间每人每天能领30个,最高一个红包50块,这羊毛谁不想薅?我身边不少朋友,国庆假期刚结束就开始蹲直播间做攻略,就等着15号晚上付定金。
李佳琦、烈儿宝贝这些头部主播的直播间,破亿速度比去年快多了。
李佳琦直播间的访客数涨了不少,美妆、母婴这些品类卖得尤其好。
95后小佳算是双十一“资深玩家”,今年她没像往年那样疯狂凑单,就盯着自己需要的东西买,付了6件商品的定金,总共花了一千出头。
她说现在更看重实际需求,买到的都是必需品,感觉挺值的。
有朋友觉得官方立减的力度比往年满减小了点,但也有人说今年的消费券、品类券更实在。
不管力度有没有绝对优势,规则简化本身就是件好事。
往年为了凑满减,硬着头皮买不需要的东西,最后闲置一堆,纯属浪费。
现在不用费脑子算计,想买就买,不想买也不用被规则绑架,消费体验确实提升了不少。
预售1分钟珀莱雅破亿,2分钟雅诗兰黛跟上,3分钟兰蔻也冲进去了,后面CPB、修丽可、海蓝之谜一个个都跑得飞快。
15分钟的时候,修丽可的AGE面霜就成了首个破亿的美妆单品,4小时里有14个美妆单品成交额破亿。
美妆一直是双十一的热门品类,但今年能爆发得这么快,除了品牌本身的号召力,简化的规则和直播间的集中推荐,肯定也帮了不少忙。
天猫总裁刘博说,今年平台在AI上投了不少钱,算力比以前提升了很多,能感知用户十年内的消费行为,推荐商品的精准度高了不少。
我在淘宝上搜东西的时候发现,推荐的商品确实越来越合心意,不用再翻半天才能找到想要的,购买效率明显提高了。
平台还推出了“AI帮我挑”这类导购工具,复杂的搜索需求也能精准匹配。
更实在的是,今年天猫要发500亿消费券,部分都是由AI“智惠引擎”来发放的。
试点的时候,AI发券的转化率就比以前高了不少,这意味着大家能更精准地领到自己需要的补贴,平台的补贴也没白花。
现在品牌在天猫经营,从分析数据、运营商品到制作宣传素材,大部分环节都能用到AI。
AI美工一个月能生成2亿张图片,数据分析报告也能快速产出,商家不用再花大量时间和人力在这些琐事上,能把更多精力放在提升产品品质上。
如此看来,平台不再是单纯给商家分配流量,而是实实在在帮商家降本增效,这种“商业赋能者”的角色转变,挺有意义的。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说,现在大家消费越来越理性,对过度营销越来越警惕,更看重透明的优惠和产品的长期价值。
双十一已经不再追求GMV的高速增长,而是转向了结构性增长。
这话挺有道理,以前大家觉得双十一就是“买得越多越划算”,现在更倾向于“买对的不买贵的”。
平台也不再一味追求交易额数字,而是更关注品牌的增长亮点和用户体验,这标志着电商行业从以前的粗放增长,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阶段。
京东物流用了智能设备集群提升效率,联想通过AI产品在双十一卖了不少钱。
这些变化都说明,AI正在重构电商的经营模式和消费体验。
平台不再靠复杂规则吸引消费者,而是用技术简化流程、提升价值;消费者不再盲目跟风下单,而是根据自己的需求理性消费。
毫无疑问,今年天猫双十一的这些变化,都是行业转型的缩影。
十七年的双十一,从最初的单日促销,变成了现在的跨月消费盛宴;从追求规模扩张,到现在注重质量提升。
AI赋能让供需匹配更精准,规则简化让消费更省心,理性消费让市场更健康。
毕竟,大家花钱买的不只是商品,还有舒心的消费体验。
更新时间:2025-10-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