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展厅中,陈列着一组国歌浮雕墙。浮雕主体内容的左侧部分是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创作于1935年的《义勇军进行曲》,右侧为一组全副武装正在高唱的抗日英雄群体。
站在国歌墙前,听着激昂的音乐,仿佛能看到一个民族的觉醒。
1931年,沈阳柳条湖畔的一声炮响,拉开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序幕,“不作亡国奴”的吼声唤起了全国人民高昂的爱国热忱。
东北地区的广大人民群众和东北军中的爱国官兵,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主张影响下,违抗国民党政府“不抵抗”命令,组成东北工农义勇军、反满抗日救国义勇军等各种名目的抗日义勇军,在白山黑水燃起抗日烽火。
自1931年10月起,中共满洲省委和各地党组织先后派200余名党、团员和反帝大同盟、反日会骨干到各路义勇军中工作,推动了东北义勇军运动的迅猛发展。1936年,中国共产党将义勇军余部整编入东北抗日联军,实现了从自发武装向党领导的正规军的转变。
先后于1932年和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田汉、聂耳,积极投身党领导的左翼文化运动。1934年,田汉为电影《风云儿女》撰写剧本时创作了歌词初稿,但尚未完成即被国民党逮捕。聂耳主动请缨谱曲,在躲避追捕的流亡途中完成创作。一首表现中华民族刚强性格,显示国家尊严,充满同仇敌忾、团结御敌豪迈气概的革命战歌就这样诞生了。这也是聂耳短暂一生中的最后一件作品。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后,立即像插上了翅膀,在大江南北传唱开来。在当时的反法西斯战线上,《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代表中国人民最强音的一支战歌。在新时代的征途中,中国人民将继续在《义勇军进行曲》的激励鼓舞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勇前进。
来源:彩练新闻
更新时间:2025-09-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