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最短三伏将至!




倏忽温风至

因循小暑来

7月7日4时5分

我们迎来小暑节气



民间俗语说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小暑的到来标志着

最热的三伏天也要来了


今年三伏天7月20日入伏,8月18日出伏,共计30天。将打破近十年“40天长三伏”的惯例,成为近年来“最短”的三伏天。


今年三伏的具体日期


初伏:7月20日至7月29日,共10天

中伏:7月30日至8月8日,共10天

末伏:8月9日至8月18日,共10天


三伏天的推算,依据的是我国传统的干支纪日法,以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作为初伏的开始,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起始



三伏天被称为“最难熬的日子”

但也是养生的好时节


三伏天,身体排出寒气的好机会!

中医十分重视伏天养生。北京天坛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王文明指出,传统中医认为,一年四季之中,最能把身体的寒气排出来的机会就是三伏天。


俗话说,“热在三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酷暑的时期,自然界阳气最旺,而人体的阳气也达到最高。河南省中医院中医骨病科主任医师郭会卿表示,正是冬病夏治祛除身体寒气的好季节。


很多人以为“伏天里要一心防暑”,正好相反,伏天最要提防的反而应该是“寒”。


“闷热潮湿的三伏天,人体容易被寒邪侵袭。”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王建萍主任说,伏天开始,人体阳气在一年中逐渐达到顶峰,血管处于扩张状态,一旦着凉,寒邪便容易趁机入侵。人们在夏季喜食冷饮、爱吹空调等过度贪凉的行为,都可能让身体在无形中被寒邪伤害。


所以说,入三伏后莫要贪凉!



三伏天养生做好“8个一”!

①一个温度——26℃


西北医院干三病区副主任医师权晓娟表示,夏季吹空调,较适宜的温度为26℃以上,室内和室外的温差最好不超过8℃。如果温差过大,很容易造成头晕、口干舌燥、咳嗽流涕等不适症状,严重时可能引发中风等并发症。


②一次步行——出汗


人的养生要适应大自然的规律,该出汗的时候得出汗。


天津体育学院健康与运动科学系博士李庆雯表示,三伏天可以选择“走暑”去,进行走路的慢运动,既运动健身,又能避暑养生。


可以利用平时时间早晚走走,一般40分钟,2~3公里最合适。


③一杯热茶——补钾


三伏天给身体补足水分还不够,还得适当补点钾。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教授黄连珍表示,持续高温时,大量出汗,会导致体内缺钾,倦怠无力,精力和体力下降,耐热能力降低,因此,膳食中适量补钾很重要。例如茶叶中富含钾,喝茶不仅能解渴,还能帮助消除疲劳。


④一碗豆汤——三豆汤


常有说法,“夏季吃豆胜过吃肉”,有一定道理。夏天很多地方有暑湿,胃口不好,而大多数豆类都具有健脾祛湿的作用。


原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王玉梅推荐了三豆汤(赤小豆、绿豆和黑豆)。先将豆子泡几个小时,然后用小火慢熬至三种豆煮烂,就做好了。


⑤一个午觉——补精气


“午觉不睡,下午崩溃”。夏季气温高,昼长夜短,睡眠容易不好,而且人体消耗大,精力不济。中午打个盹,补个15-30分钟的午觉,能很好地恢复消耗的“精气神”,让下午有个好精力。


⑥一杯温水——小口喝


水别等渴了再喝,经常小口小口喝杯温开水。建议每天喝水量最好多于1200ml。


⑦一份葱蒜——“杀菌”


天气炎热,食物容易滋生细菌。北京潞河医院营养科陆霜梅表示,吃些“杀菌”蔬菜或多或少可以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这主要是指葱蒜类,包括大蒜、洋葱、韭菜、大葱等。


这类蔬菜中含有丰富的植物广谱杀菌素,生吃比熟吃的杀菌作用更强。


⑧一次泡脚——保健


俗话说:睡前一盆汤,赛过人参汤。


泡足是一种自我保健方法。睡前热水洗脚,能安神养心,健脾和胃,减轻苦夏的症状。







雨后遇到这种大蜗牛,别碰!

7月或有1至2个热带气旋影响海南!

三亚85名同学,拟入选!

来源:新华社、中国天气网、健康时报

编辑:陈淑林

审核:向顺宇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9

标签:养生   伏天   小暑   小口   阳气   初伏   身体   午觉   夏季   寒气   中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