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进补正当时!中医教你抓住“黄金期”补足气血,错过再等一年

#长沙头条##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三伏天里随便活动就会一身大汗,你以为出汗只是排毒?不不不!中医认为:汗血同源。这里的 “同源” 指的是气血津液在生理上相互关联、相互转化,并非说汗就是血。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血液内科王航主任提醒,过度出汗会耗伤气血津液,尤其气虚人群,可能出现乏力、气短症状。三伏天是身体的 “黄金补血期”,高温加速代谢,阳气旺盛时,补进去的营养更易被身体利用,吸收效率更高。所以,一定要抓住这个黄金期把气血补足。

三伏天为什么要补气血?

三伏天暑热明显,高温逼出汗水,每滴汗都在消耗气血津液,易致“气津两虚”;加上闷湿天气易困住脾胃 —— 脾胃是气血生化的 “工厂”,一旦运化弱了,吃啥都不香,气血生成自然会受影响。

别怕!中医理论认为,三伏天阳气浮于外、脏腑气血运行活跃,此时用补血药膳,身体利用率更高。“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天补足气血,秋冬才能抗冻不虚。

夏季如何补气血?

1、补血王炸组合

桂圆黄精鸡汤:桂圆 15g(约 5-6 颗)、黄精 10g,搭配半只乌鸡(或老母鸡),加水炖 1.5 小时。适合虚弱体质(平时易累、手脚偏凉),每周 1-2 次,慢补不上火。注意:容易上火的人(易口干、喉咙痛、舌苔黄、长溃疡)可少放桂圆。

五红汤:红枣 5 颗(掰开)、枸杞 10g、红豆 30g、红皮花生 30g、红糖 10g(可根据口味调整),煮 30 分钟后撒一把黑芝麻。放凉后冷藏当甜品,每天 1 小碗即可。注意:糖尿病患者可少放或不放红糖;经期量大的女性经期暂停。

动物肝:猪肝菠菜汤(猪肝 50g 切片、菠菜 200g),加少许姜片去腥。猪肝含叶酸、铁、维生素 B12,适合面色苍白、易头晕的人,每周 1-2 次即可。注意:猪肝胆固醇较高,高血脂、高胆固醇人群建议咨询医生后食用。

2、中药补血良方

3、中医非药物治疗

(1)艾灸:随身暖养贴

足三里(外膝眼下四指,胫骨外侧):健脾胃、补气血;

关元穴(肚脐下四指):温阳散寒、滋养气血。

注意:孕妇避开关元穴;皮肤敏感、易过敏者建议先小面积试用暖养贴;艾灸后 1 小时内不碰凉水。

(2)梳头 100 下:头皮按摩

清晨用木梳(或牛角梳)从发际线轻刮到后颈,刺激百会穴(头顶正中心),促进头皮血液循环(古人称 “引血上巅”)。

注意:力度以头皮微热、不疼为宜;脱发严重者动作要更轻柔;避免用塑料梳(易产生静电伤头皮)。

4、三伏天 “吃对” 更重要

(1)冰镇西瓜:清凉解暑,但过量易伤脾胃(脾胃是气血 “加工厂”,受损会影响气血生成)。建议每次吃 100g 以内(约 1/4 块),吃后可喝 1 杯温生姜茶(3 片生姜煮水),驱寒护胃。

(2)麻辣火锅:辛辣燥热易耗伤津液,但偶尔吃一次不必担心。吃完可喝 1 碗百合银耳羹(百合 10g、银耳 1 朵、冰糖少许),润肺生津,化解燥热。

专家提醒

血液内科王航主任提醒,三伏天约 40 天,正是气血 “补给” 的好时机。根据自己的体质选对方法,把夏天透支的气血慢慢补回来,秋冬才能更有活力。特殊体质或慢性病患者建议先咨询医生。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血液内科 王航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8

标签:养生   气血   中医   黄金   伏天   湖南省   津液   脾胃   猪肝   头皮   桂圆   艾灸   内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