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这座以美食闻名的城市,正面临着一场空前绝后的美食巨变,内地预制菜正以惊人的速度渗透香港六成餐厅。
那碗香喷喷的白米饭,可能不是后厨现煮,而是来自内地的预制包。
美食之都能否打赢这场舌尖保卫战?我们还能吃到正宗的香港美食吗?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内
一股无形的力量正在侵蚀香港街头的美味,你可能还没意识到,那些曾经熟悉的街角,已经悄悄换上了新的招牌,蜜雪冰城、瑞幸咖啡、茶百道、霸王茶姬,这些在内地随处可见的茶饮品牌,如今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涌入这座城市。
不只是喝的,吃的也一样,杨国福的麻辣烫、农耕记的湖南菜、太二的酸菜鱼,还有绿茶餐厅,它们跨过内地,在这片寸土寸金的地方扎下了根,内地餐饮店的密集程度让人恍惚间以为身处深圳,当地人干脆称之为“小深圳”。
而在人流最旺的旺角豉油街,一条街上竟能看到七家内地茶饮品牌的身影,一个新地标“柠茶街”就这么诞生了,这股潮流背后,是大家消费习惯的体现,香港居民热衷于北上消费,而内地品牌则带着“服务至上”的理念,浩浩荡荡地南下开拓市场。
但在这场声势浩大的餐饮变革中,还有一个“隐形玩家”正在暗中发力,它就是预制菜,它无声无息地渗透进香港的后厨,也悄然搅动着人们的味蕾和神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担忧,那种属于香港的独特“人情味”,会不会在这场美食战役中慢慢流失。
预制菜,这个词在香港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有网络评论甚至说,这股热浪已经“回潮”了,一家名叫“万世集团”的预制菜生产商,给出了一个惊人的估算:如今在香港,大约有六成的餐厅,都在或多或少地使用预制菜。
这家集团的业务规模就是最好的证明,他们每个月要向市场供应超过四万包预制产品,客户名单上,不仅有各式餐厅,还包括大学食堂、冰室甚至是火锅店,这些预制菜的价格从十几港元到三十五港元不等,覆盖了各种消费场景。
另一家去年才在香港开设工厂的本地商家,短短一年内就发展了200家客户,一些听起来颇为复杂的菜式,也是他们的产品,制作过程其实相当精细,有些菜品甚至需要历经六个步骤,耗时四个小时,成品的外观和自家烹饪的几乎没有差别。
内地预制菜品牌也嗅到了商机,带着五花八门的品类涌入香港市场,一款蒜香骨成了爆款美食,食客买回家只需解冻后油炸两次,从冷冰冰的肉疙瘩到餐桌上的美食仅仅几分钟,在美食博览会上,内地商户们卖力地展示着他们的拿手好菜,这些产品解冻后简单加热即可出餐。
预制菜为何成为餐饮界的主力军,背后是沉甸甸的现实压力,疫情过后,高昂的租金、持续的“人手荒”、不稳定的客流,每一项都是压在经营者心头的巨石,预制菜的出现,能在极短时间内提供大量口味一致的菜品。
而好处也是显而易见,首先大幅提升了出餐效率,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还减少了食材的浪费,更关键的是,根本无需大量的员工,大大降低了劳动成本,上菜速度明显提升,这也让餐厅的翻台率大幅提升。
有预制菜厂家举例说,一家潮州面店转型使用预制菜后,每个月光是薪资成本就省下好几万港元,这才得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来。
然而,效率的提升,似乎总要付出点代价,这种极致的效率,正在冲击着香港传统的餐饮模式,有港人爆料,一家知名的连锁茶餐厅,竟然在使用内地生产的“预制米饭”,消息一出,引爆网络,许多人表示难以置信:“连饭都不自己煮了?”这彻底颠覆了大家对餐厅后厨的想象。
香港的传统茶餐厅,向来以“快而精”闻名,经验老到的伙计,能一个人同时招呼好几桌客人,水吧师傅冲泡的奶茶,讲究“即冲即饮”,厨房里大师傅做的碟头饭,强调“即蒸即炒”,一份沙嗲牛肉公仔面,十五分钟内就能热气腾腾地端到你面前,这种“快”,吸引好多外来游客。
如今,预制菜带来了另一种“更高效”的模式,它们让后厨变得安静,让食物失去了灵魂,预制菜无法复制老师傅的匠心,也无法重现食材在锅中的那种鲜活感。
餐饮的魅力,并不仅仅是填饱肚子,它更是一种体验,一种文化,一段属于城市的美好记忆,如果有一天,旺角街头的咖喱牛腩,吃起来和深圳机场的味道一模一样,那香港美食的独特性又在哪里呢?
过度依赖工厂的标准化食材,会让街头小铺与连锁大店的没有界限,当所有餐厅都失去了“独此一家”的特色,食客们对于美食的期待也将彻底磨灭,这种为了效率而牺牲掉的“烟火气”,或许才是最让人惋惜的。
面对汹涌而来的预制菜浪潮,公众的看法也呈现出两极分化,有市民表示并不介意,觉得这是大势所趋,难以避免,而且有些味道也还不错,有网友也说,只要符合安全标准而且好吃,用预制菜没什么问题。
但反对的声音同样强烈,有人因为发现常去的餐厅改用预制菜而决定不再光顾,更有人直接表明,自己完全不接受预制菜。
小编认为预制菜也并非“十恶不赦”,在酒店宴会、大型活动等需要快速大量出餐的场景,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对于那些特色餐厅而言何尝不是一种反噬。
香港餐饮的未来,不仅要保留那份独特的烟火气,也要兼顾快时代的效率需求,老茶客与年轻白领,他们对食物的期待本就不同,餐饮业的发展,本身就是一场“如何让食物更懂人”的漫长探索。我们不妨期待着未来某一天,预制菜能够保留食物的温度,而传统手艺也能实现效率的变革!
信息来源:
更新时间:2025-09-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