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起蜜雪冰城,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是门口蹦蹦跳跳的雪王玩偶,还是攥在手里只要3块钱的甜筒?
在很多人眼里,它只是个“卖便宜奶茶的”,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去年年底蜜雪已经有了5.3万家门店,比麦当劳和星巴克都多。
而在今年的上半年,蜜雪冰城的净利润已经达到了27亿,甩出其他奶茶行业几条街。
这哪里是“小奶茶店”,分明是把“平价”玩成了大生意的高手。
但令人好奇的是,明明如此拼命低价,为啥没有人能复刻成功呢?
很多人好奇,蜜雪冰城怎么三年就从2万家店冲到5.3万家?答案就藏在“加盟”这两个字里。
它99.97%的门店都是加盟店,直营店只有21家,今年上半年新开的7000家店,几乎全是加盟商开的。
但光靠“拉加盟”可做不到这么大规模,关键是它摸透了中小创业者的需求。
你想开店?不用自己找货源、搞营销、定流程,蜜雪冰城会把全套“武器”递到你手里。
从品牌授权到选址建议,从原料供应到员工培训,甚至连门口的雪王玩偶怎么摆,都有标准流程。
对创业者来说,这相当于“低风险开家店”,不用从零摸索,跟着成熟模式走就行。
其实很多加盟品牌死在“只收加盟费不管店”,但蜜雪的聪明之处在于“共生”。
它不靠加盟费赚钱,反而把加盟商当成“合作伙伴”,你把店开好,我靠给你供原料赚钱,咱俩绑在一条船上。
这种模式既避免了加盟商乱加价、乱改品控,又能快速下沉到三四线城市、甚至小县城。
毕竟对小地方的人来说,开家蜜雪冰城,比自己搞个不知名奶茶店靠谱多了。
说到赚钱,很多人会猜“是不是加盟费收得多?”
但看蜜雪的财报就知道,它今年上半年148.7亿的营收里,97%都来自原料和设备销售。
奶茶用的茶叶、果酱、奶粉,装奶茶的杯子、吸管、封口膜,甚至制冰机、冰淇淋机,几乎全是蜜雪自己供货。
这才是蜜雪的“内核”:它根本不是奶茶店,是披着奶茶外衣的供应链公司。
早几年它就在河南、四川建了自己的原料工厂,茶叶从云南直接收,果酱自己熬,省去了中间经销商的差价。
设备也是和厂家直接合作定制,成本比中小品牌单独采购低20%以上。
就算今年糖、奶粉都涨价,它的毛利率还能稳定在30.3%,比很多中小奶茶店(20%左右)高不少。
其实很多人都误解了蜜雪的“便宜”,它不是靠“赔本赚吆喝”,而是靠供应链效率压低成本。
比如一杯柠檬水卖4块钱,别人可能觉得“不赚钱”,但蜜雪靠集中采购的柠檬、自己生产的杯子,再加上加盟店的低运营成本,反而有不错的利润。
这种“靠供应链支撑低价”的逻辑,比那些靠补贴拉客的品牌扎实多了,毕竟补贴会停,但供应链效率带来的低价,能一直做下去。
最后咱们聊聊最有意思的,就是和市场极为不相称的“3块钱的甜筒”。
其实行业里都知道,这甜筒根本不赚钱,甚至门店卖一个还要贴点钱,但蜜雪偏偏一年能卖7亿个。
它图什么?图的是这只甜筒能当“钩子”,勾着你进店,再顺带买更多东西。
面对现在物价飞涨的时代,我们看到3块钱的甜筒,都会下意识觉得“这家店东西真便宜”。
这就是蜜雪玩的消费心理,用一个超低价单品,给你植入“所有东西都划算”的印象。
沃顿商学院有过研究,当人被低价吸引时,会忽略其他产品的实际价格,比如看到3块钱的甜筒,再看4块钱的柠檬水,就会觉得“跟白捡一样”。
而且这甜筒自带传播属性,年轻人拍个咬甜筒的视频,配文“3块钱的快乐谁懂啊”,发在抖音、小红书上,比蜜雪自己投广告管用多了,
毕竟“真实用户的推荐”,比任何营销都有说服力。
所以这才是蜜雪最厉害的地方:它摸透了年轻人的消费心理。
现在的年轻人不是买不起贵的,是喜欢“占到便宜”的感觉。
3块钱的甜筒就像个“社交货币”,既让你觉得“值”,又让你愿意主动分享。
等你进店买甜筒时,大概率会顺带带一杯奶茶、一份圣代,这些才是蜜雪真正赚钱的产品。
有个河内的加盟商说过一句话,特别实在:“甜筒是诱饵,真正赚钱的是后面那些东西。”
用3块钱换你的注意力和好感,既赚了流量,又赚了口碑,这生意做得太精了。
现在再看蜜雪冰城,你会发现它的成功根本不是“运气好”。
它的加盟模式、供应链、还有神秘的“3元甜筒”,都是在年轻人群体传播的手段。
这三招凑在一起,就成了它碾压麦当劳、星巴克的底气。
更新时间:2025-10-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