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上午举行的交通运输部新闻发布会上,部科技司司长徐文强就“人工智能+交通运输”行动相关热点话题进行了回应——
Q1
“人工智能+交通运输”行动,如何推进?
1
加强科技攻关,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十五五”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将聚焦建设智能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力布局研发人工智能与交通运输融合的关键技术,组织创新主体协同攻关,攻克重大技术,研发关键装备,创新发展模式。
2
夯实技术基座,提升数智化水平。加快建设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打造多类模型、异构算力、通识数据统一调度平台,为全行业智能体开发提供基础能力。面向公路、水路、综合交通等领域,研发路网运行监测、安全预警和应急智慧调度等智能体,构建覆盖更广、功能更强、协同更畅、安全可控的“智慧大脑”和“数据中枢”。
3
深化场景应用,培育行业发展新动能。全面实施人工智能“十百千”创新行动,针对前期梳理出的860项典型场景,围绕智能驾驶、智慧公路、智慧航运等重点领域,组织一批代表性试点示范,实施一批标志性创新工程,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全场景落地应用。
4
优化产业生态,营造良好创新环境。遵循“市场主导、政府支持”的原则,鼓励各类创新主体参与,更好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快完善“人工智能+交通运输”标准体系,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
Q2
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要怎么建?
徐文强介绍说,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是“人工智能+交通运输”的技术底座,是一个能思考、会分析、善决策的“聪明的大脑”。
“我们建设的交通大模型,不是特指某一个具体的产品,而是采用‘1+N+X’架构,统筹各方创新力量开发的面向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的算法库、数据集和工具链。”
徐文强表示,将重点从三个方面推动大模型建设:
1
打牢基础模型底座。制定出台《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建设方案》。
2
打造开放创新平台。启动首届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智能体创新应用大赛,通过“以赛促研、以赛促用”,激发全行业创新活力,发掘、培育一批具有实用价值的优质智能体解决方案。
3
构建协同产业生态。目前已有55家行业龙头企业、人工智能头部公司、高校院所发起成立了交通大模型创新与产业联盟。
Q3
加速场景创新应用,用在哪儿?
徐文强表示,加速场景创新应用,是开展“人工智能+交通运输”行动的核心抓手。
在重大创新工程方面,目前已形成了大通道货车智能驾驶、内河货运船舶自主编队航行、公路重大灾害智能管控处置、公路自由流收费、高速磁浮系统、低空陆空协同等“六大创新工程”。
这六大创新工程将在“十五五”全面部署落地,通过“科技+工程”的模式,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在试点示范应用方面,已全面启动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十百千”创新行动,聚焦智能驾驶、智慧公路、智能铁路、智慧航运、智慧民航、智慧邮政、智能建养、智慧出行服务、智慧物流和智能安全监管等“十”大关键领域,布局超“百”项试点示范,带动上“千”家创新主体参与。
作者丨本报记者 张梦怡 整理报道
责编丨张梦怡
审核丨连萌
监制丨陈林

更新时间:2025-10-3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