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拒购美国大豆,美国土安全部:哪怕政府停摆,关税也要继续收

美国农业部最新出口数据像一盆冷水,直接泼在了中西部农民的脸上:2025年新一季对华大豆销售额是零,连个订单影子都没看到。

这下可好,大豆种是种下去了,仓库也快满了,中国却不来接盘了,农民眼看着一季的收成都要烂在地里,而远在华盛顿的国土安全部却冷冰冰地表态:就算政府关门,关税照收不误。

这不是火上浇油吗?贸易战打了这么久,美国真的还扛得住吗?还是说,这场游戏的筹码早就变了?

零订单击穿防线:美国农民的“五级火警”时刻

爱荷华州的农民迈克站在自家田头,盯着即将成熟的大豆,脸上却写满绝望。他说:“这就像看着金子变成沙子。”这不是夸张,是真的没人来买。中国市场以前一年能消化掉美国出口大豆的六成,现在一单都没有,农民不是没感觉,是直接掀锅了。

美国大豆协会主席拉格兰直接用了“五级火警”来形容这场危机,意思是已经烧到屋顶了,再不救火就塌了。而根据农业部发布的数据,2024年同期对华出口大豆还卖了将近700万吨,今年是零,这数字不是下滑,是直接蒸发。

问题最棘手的是,这并不是短期的价格波动,而是农民赖以为生的市场被一脚踢开了。他们背着贷款种地,本来指望秋收时能卖个好价钱,现在倒好,仓库爆满、大豆期货价格跳水,银行那边一催债,谁都扛不住。

特朗普政府嘴上说是在保护国家利益,可在这些农民眼里,这政策就是割自己的肉。他们不是不爱国,但他们更怕地里的庄稼变成负资产。对他们来说,这不是政治,是饭碗,是明年的春耕能不能继续的问题。

绝非偶然:中国大豆供应链的转移与南美崛起

其实,这一切早有迹象。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中国进口大豆的方向就发生了明显转移。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从巴西和阿根廷等南美国家采购的大豆总量突破了3000万吨,创下历史新高。这不是临时抱佛脚,而是战略性的调整。

南美的优势不仅仅是便宜。巴西这几年在基础设施上下了血本,港口扩建、铁路升级,运输效率大幅提升。

对中国来说,这不仅降低了成本,更重要的是稳定性,中国企业要的是可控的供应链,不是看华盛顿脸色的交易。

早在2018年中美贸易战刚打响时,中国就尝试从南美找替代,现在不过是把这条路走得更彻底。那时候南美还没准备好,供应不稳定、交付慢,现在不一样了,连国内的压榨厂都开始调整设备,更适配南美大豆的品种,美国再想挤回来,难度比当年高多了。

这一轮的转移不是权宜之计,是系统性的脱钩,一旦中国的采购商习惯了南美的节奏,美国就算降价也未必捡得回来这块市场。

更何况,南美也在快速提升自己的市场占有率,有了大客户中国撑腰,他们也不会主动退出。

政治姿态与经济现实:关税为何难以松绑?

面对农民的怒火,特朗普政府并没有选择妥协。国土安全部一句“哪怕政府停摆,关税也继续收”直接把态度摆明了,这不是经济账,这是政治账。

这一届政府为什么死守关税?说白了,是为了维持“对华强硬”的人设。特朗普2020年败选时就吃了“对外软弱”的亏,这次他不想再重蹈覆辙。对他来说,哪怕农民叫苦连天,也不能在大选年被贴上“对华让步”的标签。

国土安全部解释说,关税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必要职能”,听起来挺高大上,但现实是,关税推高了进口成本,通胀没降下来,反倒让中小企业苦不堪言。更讽刺的是,关税收入并没有显著缓解联邦赤字,反而把本来就紧张的财政雪上加霜。

特朗普现在卡在一个两难局面:放松关税吧,会被自己人骂“软蛋”;坚持关税吧,农业州的基本盘眼看就要松动。尤其是像爱荷华、伊利诺伊这些传统红州,他们不是没脾气,一旦觉得被抛弃,可能就真翻脸了。

“政府停摆也要收税”这句话,说白了,就是一种政治僵硬的极致体现。它不是为了国家利益,而是为了扮演一个硬汉形象而不惜牺牲实际利益。可惜,这种姿态撑不了粮仓,也救不了农民。

南美那边正忙着装船出口,美国这边却在为一个关税硬撑到底的政令内斗,这不是哪家赢不赢的问题,而是美国在全球市场信誉的逐步流失。

农民已经是最直观的受害者,下一步恐怕就是相关产业链的断裂,甚至影响到其他农产品出口,而特朗普能不能撑到大选后再谈调整?这是个赌局,只是这把赌注是美国农业的根基。

眼下这场中美之间的大豆沉默战,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买卖关系,更像是一场全球供应链版图的重塑。中国已经不等美国回头,而美国却还在等一个可能永远不会出现的转机。

南美供应商成了这场变局的赢家,中国进口商也在这轮博弈中实现了风险控制的最大化,美国农民则成了被牺牲的那一环。这不是一轮简单的市场切换,而是一场制度性、结构性的迁移。

大豆的交易,表面看是几万吨的合同背后,其实牵动的是国家战略、国际谈判和全球农业格局的再平衡。一旦市场习惯改变,信任断裂,再想恢复,恐怕就不是降个价那么简单了。

所以说,关税到底松不松?从目前来看,特朗普不会轻易松口,因为这已经不是贸易战的战术问题,而是他政治生涯的象征性标志。但这条路能走多远,美国农业能撑多久,答案恐怕比大豆的收成周期还要漫长。

这场由关税引发的裂痕,已经不只是中美之间的经济摩擦,而是全球农产品格局的一次深刻洗牌,美国农民的困局,正是这个大棋局下最真实的注脚。


参考资料:

美国土安全部:哪怕政府停摆,关税也不能停——2025-09-28 08:12·观察者网

"毁灭性打击!就算中方同意买,黄花菜也凉了"——2025-09-28 17:37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观察者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30

标签:财经   安全部   美国   关税   大豆   中国   国土   政府   南美   农民   政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