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2号探秘人
编辑|2号探秘人
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
她的存在,着实“标新立异”。
她出身名门,祖父是晚清朝议大夫。
父亲留学日本,创办中华储蓄银行。
母亲出身官宦,精通古典文学,擅长工笔画。
她就是陆小曼,陆家唯一存活的孩子。
陆小曼精通英、法两国语言,17岁就被外交部聘请为兼职翻译。
她还擅长跳舞,舞姿轻盈优美,与上海美女唐瑛齐名。
被誉为“南唐北陆”。
在文学、绘画领域,她同样成绩斐然。
师从刘海粟、陈半丁、贺天健等名家。
画作清新自然,充满灵性。
诗文情感真挚,韵味悠长。
还曾与徐志摩合作创作五幕话剧《卞昆冈》。
胡适都曾毫不吝啬地称赞她是“北京城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
无论是豪华的舞会,还是文人墨客的雅集。
只要陆小曼现身,必定成为全场的中心。
然而,正是这样一位才情出众、风光无限的名媛。
情感生活却充满了波折与争议,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
她第一段婚姻,是与王庚。
王庚,1895年出生于江苏无锡的书香门第。
他自幼勤奋好学,考入了清华大学前身清华留美学堂,后获得公费留学的机会。
1918年,他以全年级第14名的成绩从西点军校毕业,回国后任职于北洋政府陆军部。
在1919年“巴黎和会”期间,他随中国代表团参会,担任上校武官兼外交部外文翻译。
出色的表现赢得了众人的赞誉 ,堪称那个时代的天之骄子。
1922年,受父母之命,28岁的他娶了19岁的陆小曼。
证婚人梁启超称赞这是“门当户对的佳偶”。
婚礼现场宾客云集。
200多位中外来宾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
各大媒体也纷纷以“一代名花落王庚”等标题进行报道。
其场面之盛大、轰动一时,令人瞩目。
然而,这段看似美满的婚姻,从一开始就隐藏着重重危机。
王庚接受的是纯粹的西方教育,他将军校的严苛作息带入生活。
周一至周六全身心投入工作,只有周日才能陪伴妻子。
他是典型的事业型男人。
认为男人应在外努力打拼事业,女人则应安心在家相夫教子。
在他看来,努力工作为家人提供安稳的生活,就是对她的爱。
而陆小曼,追求浪漫与激情地生活。
她曾在日记中写道:
“我宁愿在舞池中耗尽生命,也不愿在空房里数着时针等天亮。”
为了打发孤独寂寞的时光,她常常与名媛姐妹相聚。
参加舞会、看戏、打牌,常常玩到深夜才回家。
丈夫多次劝说她要安分地待在家里,过相夫教子的生活。
然而,她根本无法接受这种观念。
她觉得自己的生活被束缚,精神世界极度空虚。
每次丈夫的劝说,换来的都是两人激烈的争吵。
就在她感到无望之时,徐志摩出现了。
他与王庚同是梁启超的学生,也是王庚的好友。
他经常出入王家。
外表风流倜傥,谈吐优雅。
他身上的文艺气息,满足了陆小曼对浪漫爱情的所有幻想。
在频繁地接触和交流中,两人感情逐渐升温。
纸终究包不住火。
二人的恋情最终还是被王庚发现了。
得知此事后的王庚,犹如遭受了晴天霹雳。
愤怒、痛苦、失望等情绪交织在一起。
他无法相信自己信任的好友和深爱的妻子竟然背叛了他。
然而,王庚终究是一个有涵养的人,选择了冷静面对。
他独自前往普陀山静修半月,试图让自己平静下来。
归来后,他向陆小曼提出了三个选择。
一是斩断情丝回归家庭;二是离婚;三是分居。
此时的陆小曼,早已被爱情冲昏了头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离婚。
离婚后,王庚将全部财产留给了陆小曼,自己只带走了一套西装和一本《宋词三百首》。
这段曾经备受瞩目的婚姻,就这样以悲剧收场。
离婚后的王庚,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军旅中。
然而,感情的创伤始终如影随形,他此后终身未娶。
1942年,在随军事代表团访问美国途中,他在埃及病逝,客死他乡。
陆小曼与徐志摩相识时,对方正因林徽因的拒绝陷在痛苦中。
她的出现,如同一剂良药,治愈了他内心的伤痛。
然而,他们的爱情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陆小曼的父母坚决反对女儿离婚再嫁,认为这是有辱门风的事情。
徐志摩的父母也对陆小曼极为不满。
在他们眼中,陆小曼是一个任性、挥霍的女子,担心她会影响儿子的前程。
社会舆论更是将他们淹没,纷纷指责他们的行为违背了道德。
面对家庭的反对和社会的压力,二人并没有退缩。
1926年10月3日,二人在众人复杂的目光中,举行了婚礼。
婚礼上,证婚人梁启超更是毫不留情地对他们进行了严厉的训斥。
“你们两人都是过来人,离过婚又重新结婚,都是用情不专。愿你们这是最后一次结婚!”
这番训词,如同一盆冷水,浇在了这对新人的头上。
让他们在众人面前尴尬不已。
但即便如此,他们依然选择携手同行,以为从此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
然而,婚后的生活却让他们的爱情逐渐蒙上了阴影。
陆小曼自幼生活优渥,养成了奢侈的生活习惯。
为了满足她的开销,徐志摩将自己掰成三瓣来赚钱。
即便如此,他的收入依然难以支撑陆小曼的挥霍。
两人之间因为钱的问题多次发生争吵。
陆小曼还染上了毒瘾。
起初,是因为她身体多病。
为了缓解疼痛,开始吸食鸦片。
没想到却逐渐上瘾,难以戒除。
他多次劝说妻子戒掉鸦片,她却始终无法割舍,两人为此争吵不断。此时,翁瑞午的出现,更是让他们的婚姻陷入了更深的危机。
翁瑞午,出身名门,是前清状元翁同龢的孙子。
他精通中医推拿之术,还擅长书画、戏曲。
他与陆小曼相识后,经常为她推拿治病,两人关系逐渐密切。
翁瑞午不仅为陆小曼提供鸦片,还在生活上对她照顾有加。
两人之间的暧昧关系,让徐志摩痛苦不堪。
1931年11月17日晚,徐志摩回到上海。
看到的却是烂醉的妻子与翁瑞午在榻上吞云吐雾的场景。
他再也无法忍受,与陆小曼发生了激烈地争吵。
陆小曼一气之下,用烟枪砸向徐志摩,打碎了他的眼镜。
徐志摩伤心欲绝,愤然离家。
11月19日,为了参加林徽因在北平举办的建筑演讲会,他搭乘“济南号”北上。
然而,飞机在飞行途中遭遇大雾,不幸撞山坠毁。
他当场遇难,年仅34岁 。
徐志摩的离世,让陆小曼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痛苦之中。
她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整日以泪洗面。
在这之后,她开始戒除鸦片,努力整理徐志摩的遗作。
她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弥补自己曾经的过错。
也算是对徐志摩的一种怀念。
在徐志摩离世后,她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她失去了经济来源,身体也每况愈下,曾经的风光不再。
此时,翁瑞午挺身而出,给予了她无微不至的照顾。
他不仅在生活上关心陆小曼,为她支付各种费用,还在精神上安慰她。
两人的感情也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加深,最终选择了同居。
二人的同居生活,长达30年。
在这30年里,他们相互陪伴,共同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
翁瑞午不离不弃。
尽管他自己也面临着经济上的压力,但他依然竭尽全力满足陆小曼的需求。
他为了养活陆小曼和自己的家人,不得不四处奔波。
变卖家中的古董、字画等家产。
而陆小曼也对他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她在翁瑞午的照顾下,逐渐从失去徐志摩的痛苦中走了出来。
然而,他们的关系始终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
毕竟翁瑞午有妻室,他的妻子陈明榴是一位传统的女性。
虽然知道丈夫与陆小曼的关系,但她选择了默默忍受,没有大吵大闹。
陆小曼称呼她为“嫂嫂”,她们偶尔也会见面交流。
关系可以说非常微妙。
晚年的陆小曼,回忆起与翁瑞午的这段感情,她曾说:
“我对翁瑞午只有感情,没有爱情。”
但从她的行为和言语中,不难看出,她对翁瑞午的感情早已超越了普通朋友的范畴。
陆小曼的一生,在感情的漩涡中跌宕起伏。
有人说她玩弄感情,说娶她的人都没有好下场。
她与三个男人的情感纠葛,至今还被津津乐道。
看完记得关注(@2号探秘人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参考资料:
陆小曼母亲强迫其堕胎 称“拖油瓶”拖累诗人徐志摩. 凤凰网.
揭秘陆小曼的名媛成长之路 宴会上没她 大家都不高兴. 手机凤凰网.
陆母反对陆小曼和徐志摩在一起 徐志摩请好兄弟帮忙劝说. 凤凰网.
为养活陆小曼,徐志摩在三所大学打工,胡适还赞她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 文汇网.
更新时间:2025-05-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