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示了2025年度卓越级智能工厂项目名单,乌达区两家企业——内蒙古兴发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东景生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榜上有名。这是乌达区企业首次跻身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行列,标志着乌达区正加速驱动全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
兴发厂区内智能巡检机器人。
10月14日,走进位于乌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内蒙古兴发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工厂的科技气息扑面而来。
生产区域内,防爆轮式巡检机器人、液氯储罐定点巡逻机器人搭载着红外热成像、气体检测等12项传感设备,24小时不间断穿梭于高温、有毒等危险区域,精准替代人工执行高风险巡检任务。
生产线上,从原料智能卸、堆、取,到成品质量分析,全链条数字化管控无缝衔接,16套在线分析仪表精准运行,关键指标实时监测精度达±0.2,为产品质量筑牢一道“数字防线”。
中控室内,生产全流程的实时数据与运行状态在大屏幕上一目了然,依托各种智能化系统,整个工厂犹如装上“智慧大脑”,实现黑屏运行,仅需数名员工即可管控全线生产。
生产全流程的实时数据与运行状态在大屏幕上一目了然。
“我们申报的氯碱绿色循环智能工厂项目,是有机硅新材料一体化产业链的核心工程。目前,项目已构建覆盖‘安全环保—生产运营—能源管理’的全流程一体化管控体系,成为国内氯碱行业首个实现‘无人巡检、无人操作、无人记录’的‘三无’智能工厂。”内蒙古兴发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兼公用车间主任张晓明说。
乌达区工信和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乌达区“小空间、大集聚”的产业布局让智能制造经验具备“模块化复制”条件。两家卓越级智能工厂的实践,为全国同类地区破解“传统产业升级难、绿色转型见效慢”等痛点提供了可借鉴的“乌达样本”,呼应了乌海市“打造国家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示范区”的战略目标。
近年来,乌达区持续引导企业深耕“智改数转”,在智能制造领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阶梯式突破。2023年,内蒙古兴发科技有机硅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入选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2023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一举实现乌海市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零”的突破。2024年,乌达区4家企业成为自治区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占乌海市比例达80%。2025年,乌达区5家企业成功申报自治区先进级智能工厂,占乌海市比例超50%。
内蒙古东景生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厂区。(资料图)
这些成绩的背后是乌达区一套环环相扣、精准发力的组合拳。
围绕 “政府有为、市场有效、企业有利” 原则,乌达区发挥政府创造市场、服务市场的作用,在产业布局、融合重点、技术突破等方面开展前瞻性研究与系统性政策设计,通过配置补助资金、出台专项政策,精准助推企业数字化转型,为企业冲击国家级认证提供了坚实保障。
该区严格落实《乌海市人才赋能科技“突围”工程若干措施及其实施细则 (试行)》《关于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工作方案》等文件要求,深度衔接《自治区 1+7+N 科技政策体系》,形成覆盖人才引育、研发投入、成果转化的全流程政策支撑。同时,全面开展“科技创新政策进企业、进园区”行动,通过“上门上线”式精准服务,将智能化改造补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惠企政策直达企业。
以助企行动为牵引,乌达区整合资金、金融、服务等资源,为企业科技创新与智能化转型提供坚实保障。2022至2025年连续三年设立乌达区“科技兴蒙”专项资金,资金从1000万元每年按照23%递增到1861万元。2022至2024年,工信部门共投入科技兴蒙专项资金3743 万元,撬动企业投资31个项目达8.9亿元。
乌达区还不断深化科技“突围”工程,以《2025年科技“突围”工程任务清单》为指引,推动企业聚焦BDO一体化、硅基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链,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通过 “柔性引才”“定向培育”等方式,集聚高层次科技研发人才与数字化技能人才,为企业创新转型提供人才保障。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与大连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共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联合攻关“BDO 催化剂产业化”等技术难题。
目前,乌达区两家企业获评自治区科技领军企业,27 家企业入选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16家企业入选“创新型”中小企业。2024年规上工业企业装备数控化率超8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97.5%,区域内企业研发积极性显著提升,智能化改造项目加速落地。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郝飚
新闻编辑:莎日娜
更新时间:2025-10-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