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 石嘴山市惠农区]

惠农区,隶属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介于东经106°70′—106°80′,北纬39°20′—39°30′之间,地处宁夏最北端,东临黄河,西依贺兰山,北与内蒙古乌海市接壤,是宁夏的北大门。包兰铁路、京藏高速公路和109、110国道以及滨河大道横贯全境。截至2025年8月,惠农区下辖6个街道、3个镇、3个乡,总面积1254平方千米,区政府驻北街街道。截至2023年末,惠农区常住人口数为17.89万人。

惠农,源自雍正皇帝为惠农渠钦定的名字,包含施惠于民的涵义。

2004年4月,撤销石嘴山市石嘴山区和惠农县,成立惠农区。境地貌由贺兰山丘陵地、洪积倾斜平原、黄河冲积平原三个单元组成。悠久的历史孕育了长城雄关、贺兰山岩画、罗家园胜景等人文古迹。

历史沿革

惠农,源自雍正皇帝为惠农渠钦定的名字,包含施惠于民的涵义。

春秋,惠农区境为狄、戎杂居的游牧之地,未划入中央集权统治。

秦,统一六国后为北地郡辖。

汉,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区境属北地郡廉县(今平罗县崇岗镇)辖。不久,归属朔方郡。

三国西晋,区境先后为匈奴、羌、鲜卑等少数民族所据,复为游牧之地。

东晋十六国,区境先后为前赵(匈奴族)、后赵(羯)、前秦(氐)、后秦(羌)、夏(匈奴)各族政权所控制。

南北朝太和初,区境属灵州普乐郡。北周(557年至581年)区境属怀远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属广闰县;仁寿元年(601年),为避太子杨广名讳,改广闰为灵武县;至杨广大业年间,区境又属灵武郡。

唐,唐前期区境属灵州都督府;安史之乱前后,属朔方道节度使。先天二年(713年)区境属定远军,后定远军升为县;景福二年(893年)升为州,名警州。

五代,区境先后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政权所控制,为灵州节度使辖区。后晋天福七年(942年)将警州降为威肃军。

北宋,属陕西路灵州定远镇所辖。至道年间(995年至997年)改为威远军。

西夏,区境归定州省嵬所辖。

元,属甘肃行中书省宁夏路(今银川市)定州。

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筑北长城后(在今红果子地区),河西北长城以北地区为蒙古部落所据。区境被蒙古部落控制。嘉靖三十年(1551年),区境此时属宁夏卫平虏守御千户所。

清,属甘肃省宁夏府平虏守御千户辖。雍正三年(1725年)改称平罗县,区境属平罗县辖。雍正四年(1726年),属宁夏卫宝丰县(治平罗县宝丰镇)辖。雍正七年(1729年),区境为市口堡属宝丰县。乾隆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1739年)因地震宝丰县毁而并入平罗。光绪年间(1908年)前,石嘴山设镇。

中华民国,民国初,区境属甘肃省宁夏道(先后改为朔方道、宁夏道、宁夏行政区)。

民国十八年(1929年),宁夏建省。

民国三十年(1941年),划平罗县的王全口、高庄、惠北、灵沙等地及其以北地区设置惠农县,隶属宁夏省辖。地域即为现惠农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同年10月4日,惠农县人民政府成立,县党政机关驻宝丰镇,属宁夏省辖。

1954年9月,宁夏省撤销,与甘肃省合并,设银川专署,属甘肃省银川专署管辖。同年10月,县党政机关迁至黄渠桥。

1958年9月,银川专署撤销,同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属宁夏回族自治区管辖。

1960年3月,在惠农县的基础上成立石嘴山市,惠农县撤销。

1960年1月7日,国务院第93次全体会议决定“设石嘴山市,撤销惠农县。

1968年,大武口镇改设大武口。

1972年2月,在大武口设银北地区,石嘴山市由自治区直辖降为地区直辖。俗称“小市”。机关仍驻石嘴山,行政区划不变。

1973年,大武口设区,城区撤销。

1975年11月,银北地区撤销,恢复石嘴山市由自治区直辖,机关迁往大武口。同年12月,成立石嘴山市一、二、三区,石嘴山为二区。

1975年12月,银北地区撤销,石嘴山市改由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迁驻大武口。

1976年12月11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批准成立石嘴山市郊区革命委员会,为县级市辖区。

2004年1月30日,宁政发[2004]7号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撤销石嘴山市石嘴山区和惠农县设立石嘴山市惠农区的通知》,撤销石嘴山市石嘴山区和惠农县,成立惠农区。同年4月,石嘴山市惠农区挂牌成立。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50年2月,经宁夏省人民政府批准,惠农县改划为6个区,27个乡,187个行政村。同年4月,又将6个区改划为5个区27个乡,168个行政村。同年,又将全县的168个行政村划为171个行政村。

1951年1月,宁夏省政府批准,将黄渠桥、石嘴山、宝丰3镇定为城市地区。

1952年3月,宁夏省政府将惠农县定为丁一等县。同时将全县27个乡改划为5个区34个乡。

1953年全县进行调整,辖5个区,34个乡,231个行政村。

1954年3月,经宁夏省政府批准,惠农县在原第二区、第五区的基础上分别成立宝丰回族自治区、灵沙回族自治区,将原四区改为二区,一、三区不动,原各区所辖乡不变,共5区34乡。同年4月,惠农县村建制,调整为225个村。同年10月15日,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委员会“撤区并乡”的指示,惠农县撤区并乡,全县辖2个回族自治区、24个乡。

1956年2月,全县调整,将小乡合并大乡,全县辖15个乡,231个行政村。同年8月,经甘肃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将宝丰、灵沙两个相当区级的回族自治区撤销,建立惠北、灵沙、宝丰、礼和4个回族乡。又将石嘴山、黄渠桥2个乡改建为2个乡级镇。全县辖2个镇,13个乡231个行政村。

1957年1月,经甘肃省人民委员会同意,石嘴山镇由乡级镇改划为区级镇。同年10月25日,将外西河乡与燕子墩乡合并为燕子墩乡,东永固乡与渠中乡合并为渠中乡。全县辖2镇11个乡,231个行政村。

1958年8月,撤销黄渠桥镇,保留石嘴山镇,撤销乡的建置,建立3个农村人民公社,全县辖1镇3个人民公社。1镇3个人民公社为:石嘴山镇,灯塔、五星、红旗人民公社。同年11月,3个人民公社分别改名为尾闸、黄渠桥、宝丰人民公社。

1960年1月7日,国务院第93次全体会议决定“设石嘴山市,撤销惠农县,将原惠农县的石嘴山、黄渠桥、燕子墩、渠中、宝丰、礼和、庙台、尾闸、下营子、黄渠拐子等10个乡(镇)划为石嘴山市的行政区域,其余地区划归平罗县”。(国务院1960年议字10号文件)。市政府机关驻石嘴山镇(今惠农区北街)。同年3月市成立时,乡已改为人民公社,时辖一个区级镇——石嘴山镇和尾闸、宝丰、黄渠桥3个公社。同年4月,将镇改设2个市辖区,套用人民公社的组织形式,采取社、区“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做法,下辖30个居委会。北街公社(第一区)辖12个大队(居民委员会),在新区(今河滨街)设管理区;南街公社(第二区)辖18个大队(居民委员会),在石嘴山火车站设管理区。

1961年5月,将原3个公社调整分置为8个公社:尾闸、下营子、黄渠桥、燕子墩、西永固、宝丰、庙台、礼和。1962年5月,将2个区合并为城区,下设6个街道办事处:南街、北街、工人新村、火车站、钢厂、新市区。

1963年,将大武口镇(今石炭井)划归市辖,城区合并为4个办事处:南街、北街、火车站、河滨区。是年6月,将国营园艺场改为园艺公社,将黄渠桥、宝丰两公社划归平罗县,将大武口公社划入。时有1区(城区)1镇(大武口镇)和尾闸、下营子、西永固、燕子墩、庙台、礼和、园艺、大武口8个公社。

1968年,大武口镇改设大武口。

1970年,在石炭井设区。同年7月13日,成立石嘴山市郊区革命委员会,驻尾闸公社。辖8个公社和“五七”农场、农林牧场。时有3区(城区、石炭井区、郊区)1镇(大武口镇)。

1971年,郊区撤销,各公社仍由市直辖。

1975年12月,石嘴山改设石嘴山市二区。下设南街、北街、火车站、河滨街四个办事处。下辖28个居委会,同时辖园艺公社。

1979年1月,将园艺公社交郊区。

1987年6月,将园艺乡的一村子划拨石嘴山区称沿环村。

1981年4月,石嘴山市二区更名为石嘴山区。

1976年12月11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批准成立石嘴山市郊区革命委员会,为县级市辖区,辖6个公社、32个大队、235个生产队。6个公社为尾闸、下营子、西永固、燕子墩、礼和、庙台。

1979年1月,石嘴山市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小组决定将大武口、园艺公社划归为郊区管辖。辖8个公社,36个大队、253个小队。设置石嘴山市郊区,县驻马家湾,属石嘴山市管辖。

1983年6月,郊区农村人民公社全部实行政社分开,将公社更名为乡,大队更名为村,小队更名为村民小组。全郊区辖8个乡,63个村,351个村民小组。

1987年6月,惠农县恢复建置,县驻马家湾,属石嘴山市管辖。大武口乡大部分划属大武口区,园艺乡安乐桥以东,三排以西地区划属石嘴山区,全县辖7乡48个村,303个村民小组。

1988年底,增置马家湾镇,辖惠东、惠西两个居委会和马家湾子、中渠、西渠3个村民委员会。

1989年,辖惠农县和石嘴山区及平罗县的宝丰、黄渠桥、高庄、灵沙、惠北5个乡镇和石炭井区的部分地区。

1994年,将园艺乡更改名为园艺镇,全县辖2镇6乡。

1995年7月23日,在红果子地区增设红果子镇,全县辖3镇6乡。

2000年,南、北街办事处各析置一个办事处,石嘴山区辖南街、育才、北街、中街、火车站、河滨街六个办事处,下辖50个居委会。

2002年9月,根据石嘴山市行政区划调整工作的实施,惠农县将园艺镇移交石嘴山区管辖。

2003年7月18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宁政发[2003]年78号文件,批准惠农县园艺镇移交石嘴山区,惠农县辖三乡两镇,即礼和乡、庙台乡、燕子墩乡、红果子镇、尾闸镇。(7月18日,尾闸乡更名为尾闸镇)。

区划详情

截至2025年8月,惠农区下辖6个街道、3个镇、3个乡:育才路街道、南街街道、中街街道、北街街道、河滨街街道、火车站街道;红果子镇、尾闸镇、园艺镇;燕子墩乡、礼和乡、庙台乡;共39个行政村、40个居委会。区人民政府驻北街街道。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石嘴山市惠农区,地处宁夏最北端,东临黄河,西依贺兰山,北与内蒙古乌海市接壤,是宁夏的北大门,距首府银川市80公里。介于东经106.70°—106.80°,北纬39.20°—39.30°之间,区域面积1254平方千米。

地质地貌

惠农区境地貌由贺兰山丘陵地、洪积倾斜平原、黄河冲积平原三部分组成。海拔最低1090米,最高约1300米,相对落差约200米。贺兰山脉雄峙西北,为区境天然屏障。黄河冲积平原为银川平原北部极端。

气候

惠农区属于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春暖升温快,夏热无酷暑,秋凉天气爽,冬冷不严寒。年平均气温8.9℃,年平均降水量为141 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达3083.65小时,全年日照百分率为70%,居宁夏之首,太阳总辐射值全年为6027兆焦耳/平方米。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惠农区全区耕种土地面积88.87万亩,在册耕地11.6万亩,实种耕地26万亩。以山坡地、河滩地为主的近15万亩可垦荒地连片开阔,地势平坦。

生物资源

惠农区黄河湿地绵延30千米长,面积约10.7万亩,其中天然红柳林5万亩,野生动物资源59科236种,植物资源62科268种。

矿产资源

惠农区境内贺兰山是一道天然屏障,也是一个矿藏宝库。已探明资源有煤炭、硅石、粘土、白云岩、石灰岩、白银、铁矿、 燧石、云母、方解石、水晶、长石、石英岩等20多种矿产资源。其中,煤炭资源保有储量约为17.7亿吨,低硫粉尘少,燃烧值高;粘土地质储量2081万吨,石灰岩储量5亿吨,白云岩储量527万吨;硅石资源储量13亿吨,硅石的二氧化硅平均含量达98%,是生产硅系产品的主要原料。

交通运输

包兰铁路、京藏高速公路和109、110国道以及滨河大道横贯惠农区全境。

风景名胜

惠农区人文地理独特,距5A级景区沙湖50公里,西夏王陵100公里。境内有西夏遗址、长城雄关、贺兰山岩画记载着古老的文化和历史渊源;黄河湿地和万亩红柳园形成了塞上江南的奇异景色;省嵬古城遗址和古生物化石向人们揭示了这片古老土地的苍桑历史。

石嘴子公园

石嘴子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惠农区,黄河边巍然挺立着如嘴巨石,俗称石嘴子;此处即石嘴山地名来历。

石嘴子公园沿黄河西岸呈带状分布,南起煤业桥,北至石嘴子,南北长7000米,东西宽50—200米,占地面积1.5平方千米。公园采用了现代开放式园林的模式进行设计,集防汛、生态、旅游、休闲、爱国主义教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旧北长城

旧北长城位于惠农区红果子工业园区的贺兰山脚下,通常称为红果子长城。旧北长城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弘治以前,《宁夏风物志》、《塞上江南》和《宁夏旅游指南》都有记载。据《九边考》载“宁夏北,贺兰山、黄河之间,外有旧边墙一道。”说的就是红果子长城。《嘉靖宁夏新志》卷首图标出的位置,旧北长城正好是镇远关的关墙。镇远关,修筑于明朝早期,是宁夏北部最早的主要防线,地处贺兰山尽头,与黄河相接,自古就有“山水相交,最为要地”之称。

特产美食

发菜

发菜,是一种类因风干的发菜形状、色泽酷似妇女的头发而得名。它大多生长在干旱草原、荒漠、平滩荒地和低山小丘,宁夏生产的发菜色泽乌黑、丝长柔韧、质地优良。宁夏不仅是发菜的生区,而且是最主要的交易集散地,年成交量达到全国总产量的80%以上。发菜还有摇用价值助消化,解积腻,清肠胃,降血压,治疗妇女病、鼻,能加速伤口愈合。

油香

油香是回族民间传统的食品,是回族对油饼的一种特殊称谓。当家里来了贵宾,或给孩子过满月,过百日、割礼、结婚等,要炸油香庆贺。每逢开斋节,古尔邦节、圣忌节等,家家户户都要炸油香,除了自己吃以外,还要馈赠邻里乡亲,互相品尝,祝贺节日。

盖碗茶

盖碗茶是宁夏回族群众男女老幼普遍饮用的一种茶。盖碗,又称三泡台,民间叫盅子,上有盖,下有托盘,盛水的花碗口大底小,精致美观。每到炎热的夏天,喝盖碗茶比吃西瓜还要解渴。到了冬天,回族群众早晨起来,围坐于火炉旁,烤上几片馍馍,或吃点馓子,总要“刮”几盅盖碗茶。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9

标签:旅游   石嘴山市   惠农   宁夏   石嘴山   宝丰   公社   石嘴山区   同年   黄河   长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