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响应中国儿童中心、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关于“家乡的自然伙伴”少年儿童生态实践活动的号召,鼓励少年儿童亲近身边的自然,传播生态文明教育理念,青岛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联合相关部门,面向全市少年儿童,共同举办“家乡的自然伙伴”青岛市少年儿童生态主题系列实践活动。

10月25日上午,“家乡的自然伙伴”系列实践活动主题第七场讲座:“儿童自然纪录片创作剪辑课”圆满举行。在活动专家团队成员、好奇魔鱼“青岛”科技文化公司陈歌导演的带领下,四十余名儿童及其家长参与了本次活动,三百六十余人次通过中心视频号同步观看了活动直播,参与了学习,共同开启了一场奇妙的影像创造之旅。

本次活动,陈歌老师从怎样编故事、剪辑小贴士、完整影片要素三个板块,为参与活动的儿童及家长们带来了一场生动深刻的纪录片创作体验,引导孩子们用镜头语言诉说家乡的自然故事活动,现场互动频繁、气氛热烈。
活动伊始,陈老师首先在大屏幕上带领大家回顾了此前走进潮间带、海湾入海口、山野溪流、河流、城市绿地五大生境进行自然观察拍摄活动的精彩瞬间。从潮间带灵动的招潮蟹到草木间翩跹的小灰蝶,从山野溪流岸边青苔上流连的蜉蝣到白沙河面上游弋的白眼潜鸭......物种——小环境——大环境,陈老师化繁为简,层层递进,为孩子们构建了一幅幅清晰的创作蓝图。幕幕熟悉的画面瞬间点燃了现场气氛,不仅串联起过往的探索记忆,更激发了大家创作热情。

讲座中,陈老师通过详细讲解视角的选择,以思维导图方式确定定位、成因、物种、思考等要素的排序,启发孩子们思考如何从海量、零碎的素材中,找到一条主线,或许是一只鸟的一天,或许是一株植物的生长,让零散的镜头因为有了“魂”而鲜活灵动起来。

在汲取了充足的理论养分后,活动进入了最激动人心的环节——分组创作实践。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围绕各自拍摄的珍贵素材,开启了“按照故事逻辑,提炼解说信息、挑选罗列素材”任务的积极而热烈的讨论。




活动现场瞬间化身成为一个微型的“创制工坊”。孩子们时而凝神思考,时而激烈辩论,在陈歌老师及剪辑师老师的从旁指导下,一步步梳理出自己纪录片的故事结构线,并字斟句酌地创作起解说词。充满童趣的想象力与初具雏形的逻辑思维在此刻碰撞,交织成一曲动人的创作交响乐。




随后,针对孩子们的认知特点,老师从尽量选择稳定的素材、画面成组出现、可以使用照片或动画等方面为大家分享了实用的剪辑技巧,这些“干货”让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专业的剪辑并非遥不可及。纪录片标题、字幕、演职人员表等完整影片所必备的要素, 为孩子们的最后成片提供了坚实的“脚手架”。

本次“家乡的自然伙伴”自然纪录片创作剪辑课告别了单向的知识灌输,既是一堂从理论到实践的创作技能培训课,更是一趟深度认知家乡、培养生态情怀的旅程,成功将孩子们对自然的好奇心,转化为了具象的叙事能力和艺术表达。

未来,我们期待看到由孩子们亲手剪辑的、充满独特视角的家乡自然纪录片,让世界透过他们纯净的双眼,看见青岛生生不息的生态之美。“家乡的自然伙伴”生态主题短视频征集活动截稿时间为10月31日,期待更多的少年儿童走进身边的自然,观察发现自然伙伴,并用镜头记录下属于他们的独特的自然伙伴故事,呈现出精彩的短视频作品!
更新时间:2025-11-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