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的楼市政策密集落地,并非短期应急举措,而是基于市场深层次变化的系统性调整。住建部数据显示,全国住宅用地计划供应量同比下降 20%,待售面积连续 6 个月回落,供需关系已逼近新均衡点。当市场自发调整进入关键期,政策完成 180 度转向,以 “四个取消、四个降低、两个增加” 为核心的组合拳,构建起 “需求端激活 + 供给端修复 + 风险端防控” 的三维支撑体系,标志着调控逻辑从 “抑制泡沫” 转向 “稳定预期”。
这一转变的底层逻辑清晰可见:1-8 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 12.9%,新开工面积跌幅达 19.5%,短期供给收缩为市场企稳预留空间;而 8 月末住宅待售面积环比减少 307 万平方米的 “销量降而库存减” 现象,印证刚需与改善需求正处于 “待激活” 状态。政策与市场数据的时空衔接,使 10 月成为政策红利集中释放的关键窗口期。
二、核心政策信号:三维发力的精准调控框架
(一)需求端激活:资格松绑与成本减负双管齐下
“四取消” 政策彻底打破购房资格壁垒:一线城市率先突破,北京五环外限购放开后看房量环比激增 40%,上海外环外优化房贷定价机制;三四线城市全面跟进,苏州取消 2 年限售,百色对三孩家庭实行套数认定松绑,未还清贷款仍可按首套购房。中国人民大学测算,这一梯度松绑策略有望激活 15%-20% 的潜在购买力,重点覆盖新市民与改善族。
成本减负形成史上最强 “购买力激活包”:存量房贷利率平均降幅 0.5 个百分点,惠及 1.5 亿居民,100 万元 25 年期房贷月供可减少 469 元,总利息节省超 14 万元;叠加首套首付比例降至 20% 以下、“卖旧买新” 契税最高减免 50% 等政策,购房者实际成本降至近五年低位。政策时效性更凸显窗口价值 —— 存量房贷调整 10 月底截止,部分补贴年底到期,形成明确的决策时间约束。
(二)供给端修复:存量优化与增量管控结合
供给侧政策呈现 “严控增量、盘活存量” 的鲜明特征:去化周期超 36 个月的城市暂停新增用地出让,二线城市土地供应降幅达 30%,倒逼市场从 “增量扩张” 转向 “存量提质”。100 万套城中村改造计划成为存量消化关键抓手,60% 的货币化安置比例效果显著,西安前期改造已带动周边楼盘去化率提升 30%。同时,多地通过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房,实现库存消化与民生保障的双向优化。
(三)风险端防控:资金兜底与信用修复并重
4 万亿元 “白名单” 项目信贷精准托底,截至 10 月中旬已审批贷款 2.23 万亿元,“合格项目应贷尽贷” 的监管要求从根源上降低烂尾风险。风险化解成效初显:新增出险房企数量持续收敛,某头部房企通过境外债务重组削债超千亿元,保交楼政策使交付风险总体可控。这种 “精准输血而非大水漫灌” 的调控,体现了 “稳预期而不炒泡沫” 的政策智慧。
三、市场重构:K 型分化下的生态变革
(一)城市层级:人口基本面决定价值差异
政策红利并未催生普涨行情,城市间 “K 型分化” 愈发显著。一线城市核心区已显现企稳迹象,上海核心区新房连续 38 个月环比上涨,千万级豪宅成交同比涨 21%;而 217 个人口净流出地级市的房产成交周期延长至 138 天,部分区域出现零成交现象。这种分化根源在于人口虹吸效应 ——2025 年上半年千万人口城市常住人口平均增长 12 万,而人口净流出城市的房产面临 “变现难” 风险,人口基本面成为房价支撑力的核心指标。
(二)房企格局:从规模竞赛到品质竞争
政策加速行业洗牌,房企生存逻辑从 “高杠杆扩张” 转向 “高质量发展”。龙湖等运营收入占比高、债务健康的企业,项目去化率较行业平均水平高出 25 个百分点;而高负债房企仍在加速出清,8 月房企自筹资金同比下降 8.9%。住建部 “好房子” 建设标准推动行业转型,绿色低碳、智能科技成为标配,万科、保利等布局城市更新的企业已实现毛利率提升 3-5 个百分点,品质化成为竞争核心。
(三)产品价值:品质溢价时代来临
市场对 “好房子” 的溢价认可显著提升:南充明确 “好房子” 层高不低于 3 米、生态阳台占比可达 30% 且不计容积率,此类房源价格较普通住宅高出 15%-20%;2025 年上半年绿色住宅销量逆势增长 12%,印证品质化转型趋势。反观缺乏配套的老破小,因政府收储转保障房,价格趋于稳定但上涨动力不足,产品分化加剧。
10月即将降息:
降息之前多数城市的首套房贷利率已降至2.8%~3%间。北京、上海、深圳的首套房贷款利率均为LPR-45BP。经过本次降息,一线城市首套房最高跌到3.05!其他城市将全面降低到2.9左右。
房贷利率的调整绝非偶然,而是与宏观经济形势以及国家政策导向紧密相连。近年来,全球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国内经济也在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进程中稳步前行。为了刺激经济增长、促进消费以及稳定房地产市场,货币政策适时适度宽松,房贷利率的下降便是这一政策导向的直接体现。
从数据来看,此前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已历经多次下调,累计降幅达到 60 个基点。这一持续的降息举措,旨在向市场释放更多流动性,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推动实体经济发展。而房地产市场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受到这一政策的辐射影响。市场普遍预期,2025 年 LPR 仍有进一步下调空间,预计幅度在 40 - 60 个基点。
更新时间:2025-10-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