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财团,很多人的第一想法可能都是不当回事,认为这个词距离自己太遥远,顶多在电视剧中看过,都是有钱人、大家族的事,和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无关。
可实际上呢,从飞机、汽车到家电、手机、电脑,再到医院、住宅等,这些东西身上都有财团的印记,可以说哪里有需求、哪里有消费,哪里就有财团,日本的财团是三菱、韩国的财团是三星,它们掌握着各自国家的经济命脉,那么中国的财团是谁呢?它和日韩有什么不同?
在韩国人们常说这辈子有三件事躲不过:死亡、税收和三星,在日本你也会听到类似的话,即使天皇退位,三菱财团也不会倒下,这些经济巨头仿佛神话一般,盘踞在国家肌体之上,从手机到汽车,从医院到住宅,它们的身影无处不在,影响力渗透到国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然而这些如今看来坚不可摧的庞然大物,它们的起点却常常渺小得令人咂,谁能想到那个为韩国贡献超过10%GDP、甚至被指能左右政坛的三星,最初竟只是1938年一个28岁的年轻人用三万韩元盘下的小杂货铺。
创始人李秉喆挂起“三星商会”的木牌,做起了干果蔬菜的买卖,那段创业路满是辛酸,在战争阴影下,无论是倒卖大米还是搞出口贸易,他屡败屡战,甚至好几次倾家荡产。
无独有偶,一手缔造三菱帝国、曾手握日本六成经济命脉的岩崎弥太郎,最初更是个连饭都吃不饱的“乞丐”,19世纪中期他偶然找到一份政府商会的采购员工作,凭借精明与勤奋一步步艰难向上攀爬。
他们的发迹史不约而同地踩中了时代的节拍,李秉喆的商业命运在不惑之年等来了转机,1950年代,战后的韩国百废待兴,领导人李承晚急需一个经济上的得力干将,而李秉喆成了当时的不二之选。
国家的大力扶持和优惠政策,让三星物产株式会社应运而生,它先后创立糖厂、纺织厂,并迅速涉足贸易、金融,从此一飞冲天,再未回头。
岩崎弥太郎的机遇则来自日本的明治维新,当国家大刀阔斧推行改革、向西方学习时,他顺势而为,不仅辞去公职以示忠诚,更利用人脉和时机,以极低的价格将国有的长崎商会和大阪商会揽入囊中,转瞬之间成了日本首富。
但他的野心远不止于此,通过结识伊藤博文等政界要人,三菱商会逐渐披上了“私有化”的外衣,但骨子里却成了“日本海军”的延伸。
硝烟越旺它便成长得越快,在日本对外扩张的战争中,三菱不仅提供军火运输,甚至直接为国家建造军舰,甲午战争后清政府《马关条约》的巨额赔款,其中相当一部分最终都流入了三菱的腰包。
无论是三星还是三菱,它们的发家史都与国家权力紧密相连,它们精准抓住了政治动荡和国家转型期的机遇,通过与国家的深度结盟,完成了最初的资本积累,这本质上是一场心照不宣的交易,当权者需要看得见的经济增长,而那些野心勃勃的商人则需要政策的庇护和扶持。
一旦站稳脚跟,这些巨头便开始展露其凶猛的扩张本性,三菱巧妙地将战争中积累的重工技术在战后应用到民生领域,二战期间它为日本生产坦克、弹药,乃至臭名昭著的零式战斗机,是名副其实的战争帮凶。
随着日本战败,这个庞大的集团一度被强制解体,但在1954年重组后,它将军事制造的经验转化为造船、造车和航天技术,再次渗透到日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孔不入。
三星的飞跃则源于一场豪赌,创始人李秉喆的儿子李健熙,将全部筹码押在了当时门槛极高的半导体产业上,他甚至不惜自掏腰包也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事实证明他眼光毒辣,整个70年代三星的半导体工厂几乎包揽了世界多地的电子业务,更令人震惊的是,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所有企业都在收缩自保,李健熙却反其道而行之,斥资38亿美元扩建芯片厂。
正是这种逆周期的惊天豪赌,为三星日后在手机市场的霸权奠定了基础,进入21世纪后Galaxy系列手机如同按下了加速键,一口气卖出2.5亿部,将昔日霸主诺基亚挤下了王座。
相比之下,几乎与三菱在同一时期(1872年)诞生的中国招商局,它的基因里却刻着截然不同的密码,它由晚清大臣李鸿章提案创立,初衷并非为了个人私利,而是打破外国航运垄断,为国家富强开路。
这条以船运为圆心的发展之路,很快就画出了保险、船厂、煤矿、电报等一系列同心圆,它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
抗日战争期间,为了阻挡日军沿江而上,招商局不惜自沉24艘轮船以堵塞河道,壮烈牺牲,新中国成立后它回归国有,直到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才迎来了第二次腾飞。
当拿到一片荒芜的深圳蛇口时,招商局炸山填海、建工业区、拉外商投资,硬生生在一穷二白上开辟出一条新路,它在这里创造了中国多个“第一”,比如首创工程招标,打破了传统的大锅饭,开启住房商品化,为日后的房地产市场埋下了伏笔,家喻户晓的招商银行与平安保险,也都是在它手中诞生。
人们习惯将招商局比作“一只会跳舞的大象”,它体量庞大却身段灵活,能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方向,在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兴赛道持续布局,更重要的是,它扮演着市场领路人的角色,却允许舞台上有无数“蚂蚁”般的中小企业与之共舞,而非像日韩财阀那样,形成绝对的垄断,它的存在逻辑是先富带动后富的推动者,是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者。
这些经济巨人的崛起,最终都塑造了三种截然不同的权力形态,在韩国和日本,财团如同巨大的章鱼,触角伸向国家的每个角落,它们是经济的命脉,也是政治的幕后推手。
腐败、偷税、造假账等丑闻时有发生,但凭借其惊人的钞能力和大到不能倒的地位,它们往往能被轻描淡写地小惩大诫。
而中国的招商局从诞生之日起便与国家捆绑,它的背后是强大的国家信用,其发展脉络本身就是中国近代崛起的一个缩影。
一个是家族或个人利益至上,通过影响国家来巩固自身,另一个则是以国家意志为核心,作为其实现经济战略的得力臂膀,那么一个掌控着国家经济命脉的财团,和一个本身就是国家经济手臂的实体,其间的界限究竟在哪里?或许答案就藏在当风暴来临时,它们各自最终效忠的对象。
信息来源:
更新时间:2025-08-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