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雨重阳后,清寒小雪前。”我们迎来了冬季的第二个节气——小雪。此时节,北方开始迎来初雪,南方则渐入深秋寒意。这是一个能量收藏的关键时期,中医养生讲究“冬不藏精,春必病温”,此时做好养生,能为来年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小雪节气
<节气特点:寒未深而雪未大>
小雪节气,虽名“雪”,但并非指降雪量大,而是指寒潮活动更加频繁,天气渐寒,降水形式由雨变雪。
- 气候特点:气温持续走低,空气干燥并伴随寒风,日照时间进一步缩短。
- 中医视角:小雪处于“六之气”,主气为太阳寒水,是阴气最盛、阳气闭藏的时期。《黄帝内经》强调:“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此时养生核心在于“闭藏”——保护阳气,蓄积能量。
养生核心:温阳补肾,静心安神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建议晚上10点前入睡,早上待太阳出来后再起床,避开清晨寒邪。
重点保暖三部位
【头颈部】
“头为诸阳之会”,出门戴帽、围巾,防止热量散失。
【腰背部】
“背为阳中之阳”,可穿背心保护,避免寒邪直中。
【足部】
“寒从脚起”,坚持每晚热水泡脚,可加艾叶15克、生姜3片。
饮食应遵循“补肾温阳,养血润燥”的原则
- 多吃黑色食物:黑芝麻、黑豆、黑米、黑木耳等“黑色入肾”的滋补佳品。
- 适当温补:羊肉、牛肉、鸡肉 、韭菜、核桃等温热食物有助于补充能量。
- 防内热:温补同时可搭配白萝卜、白菜、梨等,防止燥热内生。
- 推荐食疗方——当归生姜羊肉汤:
食材:羊肉500克,当归15克,生姜30克,黄酒、盐适量;
做法:羊肉焯水后与当归、生姜同炖1.5小时,加调料即可;
功效:温中补血、祛寒止痛,特别适合手脚冰凉者。
避免大汗淋漓:剧烈运动会耗伤阳气,违背“冬藏”原则。
推荐运动
八段锦:重点练习“两手攀足固肾腰”;
散步:日出后或午后温暖时散步30分钟;
太极拳:动作舒缓,有助于气血流通。
多听舒缓音乐:羽调式乐曲(如《梅花三弄》)对应肾脏,有助安神。
阳光疗法:晴天时多晒太阳,特别是背部,有助于温通阳气;
静坐养心:每日静坐15分钟,摒除杂念,让心神得以休养。
身体调理妙招
手脚冰凉
艾灸关元穴(脐下4指)、涌泉穴(足底前1/3凹陷处);
晨起喝一杯姜枣茶(生姜3片、红枣6颗煮水)。
皮肤干燥瘙痒
适量吃银耳、百合、杏仁等;
外用润肤霜配合按揉血海穴。
情绪低落
适量增加香蕉、牛奶、小米等富含色氨酸的食物;
按揉内关穴(腕横纹上3指)。
小雪养生三大禁忌
- 忌过度出汗:避免桑拿、高温瑜伽等大量出汗的活动;
- 忌盲目进补:体质湿热或有实火者不宜过度温补;
- 忌熬夜伤阴:晚上11点至凌晨1点是阴阳交接之时,务必安睡。
文稿:南昌市中心医院(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 陈瑞
通讯员:潘鑫琦 万子萌
编辑:陈师睿
审校:戴利红
核发:宋焰
更新时间:2025-11-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