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请勿转载
广告倒计时显示80秒,实际却播放83秒——这不是用户的错觉,而是多家视频平台精心设计的“时间陷阱”。
据红星新闻报道,2025年8月末,记者对多家主流视频平台进行实测发现,这些平台的广告实际播放时间均多于标注时长。明明标注119秒的广告,实际播放123秒;标明80秒的广告,实际播放83秒。
这种现象被法律专家称为互联网上的新型“鬼秤”,涉嫌侵犯消费者权益。平台则解释是因“广告起播需要加载缓冲”导致。
广告倒计时猫腻
近日,有细心的网友发现,在看视频前的广告时,总觉得广告时间比显示的要长。这并非主观感受,而是确实存在的现象。
据红星新闻报道,2025年8月末,记者对多家主流视频平台进行了实测。结果令人震惊:这些平台的广告实际播放时间均多于广告页面标明的时长。
在测试过程中,记者使用了录屏方式记录,并且确保全程网络流畅,广告画面无卡顿。即便如此,广告右上角的数字标识与现实中的时间秒数流逝逐渐变得不一致。
平台回应难以服众
面对质疑,各家平台给出了不同的回应,但都难以令人完全信服。
有的平台客服表示:“您的问题已记录,会反馈相关团队。”这种标准化的回应,听起来更像是在走流程,而非真正解决问题。
有的平台则解释称:“经核实,是因广告视频起播需要时间完成加载和缓冲,广告播放需要按顺序起播多个视频,累计多次起播耗时,从而导致广告完成播放所耗自然时长略大于标注时长。”
还有平台直接表示:“请您以前端页面展示为准。”这句话表面上看没什么问题,但细细品味,却是在让用户相信那个已经被证实不准确的倒计时显示。
从法律角度看,虚标广告倒计时可能构成违法行为。苏联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王强指出,虚标倒计时导致实际广告时长超出约定,构成对消费者时间成本的额外占用,侵害公平交易权。
王强律师进一步解释:“虚标广告倒计时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构成虚假广告和虚假宣传。”
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律师何国锋认为,长视频平台虚标视频广告的倒计时时长,使得实际的倒计时时间长于消费者看到的显示时长,这种情况会对消费者造成欺骗和误导。
“视频平台广告偷时间”事件曝光后,立即引发了网友热议。许多网友纷纷表示有类似经历:“怪不得我总是觉得广告时间特别漫长,原来不是我的错觉!”“这就是互联网版的‘鬼秤’,应该严查!”
还有网友算了一笔账:“如果一个广告多出4秒钟,平台每天有数百万次广告播放,那一年下来‘偷’的时间能多赚多少广告费?”更多网友表达了对平台行为的不满:“明明已经是通过看广告来换取免费内容了,平台连这几秒钟都要算计,太不尊重用户了。”
虚标广告时长并非个别现象,而是行业中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除了几大主流长视频平台外,部分其他互联网平台的广告也存在与标识时间不一致的情况,但这些广告“偷”的时间较短,只有1秒左右,常人难以分辨。
这种行业潜规则之所以存在,一方面是因为违法成本较低,另一方面是拿捏住了大部分用户不较真、无所谓、没注意的心理。正如评论员董芳芳指出的:“今天放过他20秒,明天他就敢偷你一分钟。”这种逐步蚕食用户权益的行为,需要得到有效遏制。
尊重用户是发展之道
互联网行业发展至今,用户体验已经成为平台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些尊重用户、注重细节的平台,往往能够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相反,那些只会算计用户、耍小聪明的平台,最终会被用户抛弃。时间是我们每个人最公平的资产。一天24小时谁也不多一秒。平台偷走我们的这几十秒,实则是偷走了对用户最基本的尊重。在广告时间上搞“鬼秤”,称出了视频平台信誉“分量不足”。坚守诚信底线、珍惜用户信任、完善细节管理,平台才能在市场竞争中长久立足,赢得商业口碑。
据红星新闻报道,有媒体对多家视频平台进行测试后,发现这些平台的广告实际播放时间均多于广告页面标明的时长。一位网友感叹道:“时间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平台连这几秒钟都要偷,实在令人失望。”这种被欺骗的感觉,正在一点点地侵蚀用户对平台的信任。
阿喆锐评:视频平台广告“偷时间”看似小事,实则是大是大非的诚信问题。几秒钟虽短,却能量出企业的诚信厚度和用户观念厚度。当技术成为“遮羞布”,当用户时间被视为“韭菜园”,平台已然迷失了发展方向。监管需亮剑,让“鬼秤”无所遁形;平台需自律,莫让小聪明毁了大前程;用户需较真,每个人的时间都值得被尊重。别忘了,所有的商业奇迹都始于对每一个人的尊重。
更新时间:2025-09-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