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追着“问”了好几天,为何美国不对中国下手?

特朗普,大笔一挥,签署了一道新的行政令,宣布对从印度进口的部分商品,在原来25%关税的基础上,再追加25%的惩罚性关税。理由是啥呢?说印度不听话,偷偷买了太多俄罗斯的石油

这下可好,两项关税叠加,直接干到了50%!这税率,说句实话,自打二战结束以来,都算是相当罕见的“顶格处罚”了。

消息一出,整个印度瞬间就炸了锅。《今日印度》、《印度时报》这些主流媒体,连续几天头版头条都在质问美国:凭什么?

他们的愤怒点很直接:要说买俄油,中国才是全球最大的买家,贸易额更是甩了印度好几条街。你美国真要是为了敲打俄罗斯,不应该先拿中国开刀吗?怎么偏偏揪着我们印度不放,对真正的“大头”中国却连提都不提一句?

这个问题,印度媒体追着白命宫问了好几天。他们想不通,自己这些年跟着美国鞍前马后,在“印太战略”里忙前忙后,怎么到头来,挨巴掌的却是自己?

直到8月8号,美国彭博社的一篇文章,才算是把这层窗户纸给捅破了。那话说得叫一个直白,一个残酷,估计新德里那边看完,心都得凉透了。

彭博社说得很明白,特朗普政府如果真的想通过经济手段给俄罗斯上压力,打击中国这个“经济输血管”确实是更合理、更有效的选择。但问题是,今天的中国,已经强大到让美国无法再随心所欲地欺负了,而印度,显然还没到那个份上。

这话翻译过来,就是典型的“欺软怕硬”。

你可能会说,这不废话吗?谁都知道中国比印度强。但强在哪?强到什么程度能让美国投鼠忌器?这背后的细节,才是这次事件最值得咂摸的地方。

咱们先看看中国手里攥着什么牌,让特朗普想动手都得把手缩回去。

第一张王牌,就是稀土。这玩意儿被称作“工业维生素”,从你手里的手机芯片,到天上的五代机、导弹,都离不开它。而中国,控制着全球绝大部分的稀土精炼和加工产能。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最新的数据,截至今年,美国超过80%的稀土化合物,仍然需要从中国进口。真把中国惹毛了,人家只要在稀土出口上稍微“卡一卡脖子”,美国整个高科技产业和军工复合体就得集体“休克”。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第二张牌,是无可替代的全球供应链核心地位。疫情这几年,美国天天喊“制造业回流”,又是威逼又是利诱,想让产业链跟中国“脱钩”。结果呢?《纽约时报》今年夏天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美国市场上超过64%的消费电子产品、接近70%的家用小电器,最终组装环节还是在中国完成的。想在短期内找到替代者?对不起,无论是越南还是印度,在劳工素质、基础设施、产业链完整度上,跟中国比都还差着好几个量级。强行搬离,只会让美国企业成本飙升,最后还是美国消费者自己买单。

第三张牌,是庞大到无法忽视的中国市场。14亿人口,超过4亿的中等收入群体,这是什么概念?对任何一家跨国公司来说,这都是一块丢不起的蛋糕。就拿苹果公司来说,最新的财报显示,大中华区的营收依然占其全球总收入的近五分之一。特朗普再怎么强硬,他也得考虑华尔街那帮资本大佬的脸色。为了制裁中国买俄油这点事,把整个中国市场给得罪了,这笔账,连他自己都算不过来。

更何况,眼下这个节骨眼,非常微妙。

就在上个月,美国财长耶伦女士刚刚结束了对北京的访问。双方团队正就芯片技术出口管制、农产品贸易、金融市场准入等一系列棘手问题进行着艰苦的谈判。白宫内部人士通过《大西洋月刊》匿名放风说,政府内部确实激烈讨论过要不要因为俄油问题对中国动手,但最终被否决了,最大的担忧就是怕破坏了来之不易的谈判氛围

中方的态度也早就亮明了:能源安全是我们的核心利益,怎么买油,买谁的油,是我们自己的事,不容任何外部势力指手画脚。 这话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

所以你看,美国面对中国时,是这么一个局面:打,代价太高,自己也疼;谈,还有求于人,不能轻易撕破脸。 就连白宫里最鹰派的贸易顾问纳瓦罗,在被记者追问为什么只针对印度时,都罕见地软了下来,嘟囔了一句:“美国不能再做伤害自己的事情了。”

这话的潜台词就是:跟中国继续打关税战,就是伤害自己。但跟印度打,那就没什么损失了。

咱们再把镜头转回可怜的印度。

为什么说拿捏印度,美国就没什么损失呢?

现实很残酷。印度虽然也号称是14亿人口的大国,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但在美国的全球战略棋盘上,它的分量和中国完全不在一个级别。印度没有稀土王牌,它的制造业虽然在进步,但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力还很有限,远没到能反过来制约美国的地步。

最关键的是,在这次的俄油问题上,打击印度,对美国来说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一方面,可以对内对外展示自己制裁俄罗斯的“决心”,给国内选民和欧洲盟友一个交代。你看,我动手了,虽然没动最大的那个,但好歹也动了个“世界第五”。

另一方面,又不会真的激怒一个能让它付出惨痛代价的对手。

50%的关税打下来,对印度的打击是实实在在的。印度宝石和珠宝出口促进委员会第一时间就出来叫苦,说这个税率下,很多中小企业根本没有活路了。紧接着,纺织业、海产品加工业、汽车零配件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也纷纷报告出口订单断崖式下滑。印度《经济时报》的专家悲观预测,如果贸易战持续下去,可能会拖累印度本年度的GDP增长超过1.5个百分点

经济上的损失还是其次,更让印度难受的,是那种被当成“工具人”和“牺牲品”的屈辱感。

这些年,莫迪政府的外交可以说是“全面向西”,尤其是在“印太战略”的框架下,和美日澳走得非常近,几乎把自己塑造成了在亚洲遏制中国的“民主桥头堡”。结果呢?真到了关键时刻,这位“带头大哥”不但没想着拉兄弟一把,反手就是一记最狠的耳光。

这记耳光,把新德里打醒了,也打疼了。

我们看到,就在美国宣布制裁的第二天,印度总理莫迪就紧急致电巴西总统卢拉,商讨如何应对美国的关税壁垒,并同意要加强金砖国家内部的贸易合作。

这个动作的信号非常明确:在被美国狠狠地“教育”了之后,印度终于想起来,自己身边原来还有一帮金砖兄弟。

这多少有点讽刺。想当初,在金砖和上合组织内部,印度时不时就会扮演“反对派”的角色,在一些合作议题上拖后腿。现在吃了亏,才意识到,关键时刻能指望的,或许不是远在天边的“民主盟友”,而是同为新兴市场国家的合作伙伴。

可以预见,这次事件,将成为莫行迪政府外交路线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即便过几天美俄关系缓和,特朗普取消了对印度的关税,但这种被“背叛”和“羞辱”的经历,会深深烙在印度的国家记忆里。它会迫使印度重新审视与美国的关系,重新评估自己在东西方之间“战略摇摆”的风险,也可能会促使它以更务实的态度,来调整与中国的关系。

中国之所以能让美国不敢轻举妄动,不是因为美国的善意,而是因为我们手里有牌,有让他们感到肉疼、感到忌惮的实力。我们有完整的工业体系,有强大的国防力量,有坚韧的经济基本盘,还有一个14亿人团结起来的决心。这些东西加在一起,就构成了我们面对任何霸权时最硬的底气。

印度的这次遭遇,对我们来说,也是一次深刻的警示。它再次告诉我们,把国家命运寄托在别人的善意上,是多么不靠谱的一件事。想要不挨打、不被欺负、有尊严地站着,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地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参考文献:

美“对等关税”生效,印度巴西不屈服,环球时报

彭博社:特朗普为何只对印度下手?答案让人心寒,彭博社

大西洋月刊:白宫内部承认不敢制裁中国,大西洋月刊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2

标签:财经   印度   美国   中国   关税   稀土   大西洋   俄罗斯   全球   白宫   月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