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的解剖》首发:“黑神话”与“哪吒神话”都是影游融合典范

近日,2025北京动画周“新光·未来帧”主题学术沙龙暨《“神话”的解剖——〈黑神话:悟空〉与〈哪吒之魔童闹海〉研究》新书首发式在京举行。活动聚焦中国动画在传统与现代、跨界与重构中的探索路径。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卫指出,《哪吒之魔童闹海》与《黑神话:悟空》不仅在票房和技术上实现突破,更在文化表达上完成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为中国动画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北京大学教授陈旭光在主旨报告中强调,“影游融合”“动游融合”已成为影视动漫游戏产业极具潜力的新业态,形成了一种新美学,契合青少年受众的“想象力消费”需求。《黑神话:悟空》与《哪吒之魔童闹海》正是这种跨媒介叙事的成功典范。

陈旭光

陈旭光指出,面对“游生代”受众对游戏、科幻、玄幻等类型的持续需求,行业应尊重年轻观众,推动影游融合发展。他也指出,人工智能正加速媒介融合与产业拓展,但“神话”需要“长期主义”的持续努力来续写。

圆桌对话中,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王海洲认为,“影游融合”研究具有前瞻性,为中国游戏与影像艺术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副总编田利平指出,新书体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将推动影视产业向更深层次发展。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秘书长胡建礼认为,《哪吒之魔童闹海》代表了中国动画的重要转折点,而本书的出版是对相关理论体系的总结与引领。北京大学研究员施畅指出,当前中国动画在技术与叙事上均展现出新质生产力,而深度批评本身也可成为生产力。

关于中国动画的未来,王海洲指出动画正逐步满足成人观众需求,并借助智能技术拓宽传播途径。张卫强调现代化技术将为动画注入新活力。田利平认为未来创作需结合心理学与美学研究。胡建礼展望AI时代动画电影或成产业突破口。施畅则建议更多关注“游生代”受众与普通人的故事。

陈旭光总结指出,“影游融合”不仅是学术视角,更是推动中国影视产业发展的新质文化生产力,期待本书为产业创新提供持续资源。

南方+记者 刘长欣

【作者】 刘长欣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30

标签:游戏   神话   哪吒   典范   中国   动画   受众   生产力   产业   悟空   北京大学   需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