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又是一年重阳至。登高、赏菊、佩茱萸之外,品尝一块软糯香甜的重阳糕,是传承千年的节日仪式感。然而,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传统重阳糕的高糖、高油、精制糯米粉的配方,让许多注重养生,尤其是需要控制血糖的老年朋友望而却步。于是,市面上应运而生了标榜“无糖”、“杂粮”的重阳糕,它们仿佛披上了一层“健康”的外衣,迅速吸引了大家的眼球。但当我们欣然为这份“健康”买单时,是否曾冷静思考:这些新款重阳糕,真的如宣传般健康吗?还是仅仅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健康陷阱”?
首先,我们必须厘清一个概念:“无糖”并非绝对意义上的零糖分。根据国家标准,“无糖”食品是指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这里的“糖”,通常指蔗糖、果糖、葡萄糖等简单糖。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不加这些糖,重阳糕的甜味从何而来?答案往往是代糖,如木糖醇、麦芽糖醇、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等。这些甜味剂热量极低或不产生热量,不会直接导致血糖快速飙升,这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确实是一个更优的选择。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毫无顾忌地大吃“无糖”重阳糕。

心理安慰效应:贴上“无糖”标签,容易让人放松警惕,认为“健康”就可以多吃。殊不知,重阳糕的主要成分——糯米粉本身富含碳水化合物,在人体内最终还是会转化为葡萄糖,过量食用同样会引起血糖升高。
风味与油脂的平衡:糖不仅能提供甜味,在糕点中还承担着保湿、增稠、赋予色泽的作用。减少或去掉糖,可能会影响口感,为了弥补这种口感的损失,部分产品可能会通过增加油脂含量来保持糕点的酥润,可谓“拆东墙补西墙”,热量未必降低。
肠道敏感:部分糖醇类代糖(如木糖醇、麦芽糖醇)摄入过量,可能引起肠道不适,如腹胀、腹泻。
再看“杂粮”款,传统重阳糕以糯米粉为主料,膳食纤维含量低,饱腹感不强。加入燕麦、糙米、红豆、绿豆等杂粮杂豆,无疑可以增加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延缓血糖上升速度,增加饱腹感,是值得肯定的改良方向。
但关键在于:杂粮的添加量是多少?如果只是在雪白的糯米糕体上,零星点缀几颗红豆、撒上一小撮燕麦麸,那么其“杂粮”的健康意义就微乎其微,更多是营销噱头和视觉改良。这样的“杂粮糕”,其升糖指数与普通重阳糕并无本质区别。只有当真材实料,将杂粮粉作为主要原料或占有相当大比例时,其健康价值才能凸显。
此外,即使杂粮含量高,也要关注整体的油、盐、糖添加情况。一块高杂粮含量但同时也高油高糖的糕点,依然算不上健康食品。
“无糖”和“杂粮”,确实是重阳糕走向健康化的一种积极探索,但它们并非“免死金牌”。面对这些披着健康外衣的节日食品,我们更需要一双慧眼,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去甄别:
一是看配料表:关注“无糖”产品用的是哪种代糖,杂粮在配料表中的位置是否靠前(越靠前含量越高)。二是看营养成分表:对比能量、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做到心中有数。三是要浅尝辄止,无论是传统还是改良款,重阳糕终究是节令点心,承载的是文化情感与节日氛围。与其纠结于哪一款“绝对健康”,不如把握好“度”,与家人分享一小块,感受其带来的甜蜜与团圆,才是重阳食糕的本意。
重阳敬老,心意重于形式。在为长辈选购重阳糕时,多一份理性分析,引导他们科学食用,这份基于了解和关爱的健康呵护,或许比任何一款宣称“健康”的糕点都来得更有温度。
2025年:第345期
更新时间:2025-11-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