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一冷,秋裤就像是人类与寒风之间的最后一道防线。有些人坚持不穿,硬扛着说是“抗冻体质”。
也有一群人,九月一到就迫不及待把秋裤翻出来,穿上就再也不脱了,还会对别人念叨一句“穿秋裤保命”。
到底谁对谁错,也没人能拍板。但是医生确实发现,坚持穿秋裤这件事,并不是纯粹的“保暖养生”,长期下来,身体会发生一些变化,不一定是好事。
冷空气本身并不致命,真正“吓人”的,是身体在面对长期温暖包裹之后,逐渐失去适应环境的能力。
很多人天冷后几乎整天待在空调房里,一身保暖内衣加厚秋裤,从头捂到脚。
这种长期的“舒适保温”,听上去很体贴自己,其实却慢慢削弱了身体对寒冷的自然调节能力。医学研究也早就提示,长期缺乏适度寒冷刺激,会影响多个系统的正常运转。
最先被拉下水的,就是代谢。很多人可能没注意,天冷穿得太暖,出门不见风,室内温度一恒定,身体对环境的反应逐渐变得“懒惰”。
原本寒冷能刺激人体产生更多的棕色脂肪组织来加速产热,提升基础代谢率,但秋裤一穿上,人体处在一个“假象”的温暖状态下,这种刺激没了,棕色脂肪激活不了,基础代谢率反而会慢慢下降。
结果是不动弹也容易囤脂肪,动不动就喊冷,整个人变得没精打采,之后胖两圈。
代谢慢了不算最糟的,更麻烦的是免疫力也跟着变差。很多人都觉得秋裤穿上之后,生病几率少了。其实恰好相反。
免疫系统是需要一点点外部“训练”的,长期穿秋裤会让皮肤感受器、免疫细胞等接受不到任何温度变化的信号,从而失去了警觉。
原本感知一点冷风,免疫系统就会立刻调动兵力前往防守,现在完全“麻了”,病毒一来就措手不及。
尤其是有数据显示,过度保暖人群的呼吸道感染率并没有比普通人低,反而有部分人群因为免疫功能迟钝,恢复更慢。
而血管这个“冷暖开关”的角色,在秋裤的“宠爱”下,也变得不再那么机灵。正常的血管在遇冷时收缩、遇热时扩张,是一种基础的生理调节。
可是一旦穿得太厚,外界的冷刺激变少,血管的反应性就会降低,慢慢变得迟钝。这对于老年人、高血压、心脑血管病患者来说,尤其危险。
突发的降温可能引发血压骤升、血管收缩反应迟缓,诱发心梗或中风都不是夸张。
穿秋裤本身没有错,但不应该用来屏蔽所有的冷感刺激,完全封闭身体感知,反倒容易让血管在真正需要反应时“掉链子”。
体温调节系统本该是一个自我适应、自我调控的聪明机制。可是人一旦一直处在恒温保护中,这套系统就会开始“退化”。
曾经有实验对比发现,长期生活在温室环境中的人,出汗机制、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反应,都比自然暴露群体要弱得多。
体温调节系统就像个“惯坏了”的孩子,只要稍微遇冷就出故障,出现发抖、虚汗、头晕等不适。这种状态如果持续得久,身体对冷热的感应会更模糊,感冒也来得更频繁。
而一旦出现突发气温下降,身体反应不过来,问题就更明显了。
还有一个常被忽视但却真实存在的变化,是慢性疲劳感增强。很多人天冷了总觉得睡不醒,明明也休息了很多,还是累。
可能不是单纯的睡眠问题,而是穿太暖、活动太少,导致身体能量循环不畅,缺氧、代谢废物排不出去,自然就感到累。
医学上疲劳不是一个模糊的主观感受,而是可以通过乳酸堆积、血糖波动等客观指标来检测的。
长期穿秋裤,不活动,身体失去温度调节能力,自主神经系统处在一个“低能量警报”状态,结果就是人越穿越累,越捂越无力。
这些变化,并不是一天两天出现的。它们是那种慢慢发生的改变,不太容易被察觉,但等到年末体检一看,体脂上升、血压波动、易感冒、睡不醒的毛病全冒出来了,就有点晚了。
很多人都觉得自己穿秋裤很正常,是保护自己,但其实,保护过头也等于放弃了身体应有的自我调节能力。
在一些气候变化剧烈的国家,医生反倒建议人们适当接触冷空气,比如北欧很多人都在户外运动,哪怕是天冷,也不会完全包裹自己。
他们强调“适度冷暴露”能激活免疫系统、刺激代谢,保持血管弹性。这并不是说要大家天冷不穿秋裤,而是穿秋裤也要分场合,不能全天候不离身。
长时间穿着保暖裤,尤其是睡觉时穿着厚重的秋裤,反而容易打乱身体原本的节律。
当然了每个人体质不同,有些人确实怕冷,穿秋裤能让他们在天冷时少遭罪。但如果年轻力壮还早早套上秋裤,走几步都出汗,不透气又不活动,那可真不是“保健”,而是“养懒”。
有研究统计显示,基础代谢率下降是体重增加的核心因素之一,而秋裤穿得太早太久,很可能就是加速代谢下滑的一环。
数据甚至指出,在温度不超过10摄氏度的环境中,适度暴露的人群基础代谢率平均高出12%—15%。
秋裤不该被妖魔化,也不能被神化。它不是身体健康的终极保镖,也不是万恶之源。真正的问题,是人们对冷和暖的理解,越来越极端。
不是冷了非穿秋裤不可,就是穿了秋裤就必须一直捂着不脱。这种“全有或全无”的做法,忽略了身体的适应性和变化的空间。适应环境变化,本就是身体的一种智慧。
很多时候,健康的关键并不是靠一件秋裤来实现,而是靠身体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互动。这种互动需要一点挑战,一点刺激,一点自我调节。
参考文献:
[1]周建华.寒冷环境对人体生理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医学,2022,29(5):673-677.
[2]刘建军,赵欣.棕色脂肪组织在体温调节与代谢中的作用[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3,39(1):10-14.
[3]王子安.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代谢机制与治疗研究[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24,31(2):144-148.
[4]郭珊珊,张乐.过度保暖与儿童免疫发育的关系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23,38(8):601-605.
[5]冯玉婷.中老年人冬季血压变化与保暖行为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24,16(3):225-229.
更新时间:2025-10-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