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的两大分歧!

抗战时期,国内和党内都存在分歧。

党有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中国能取得抗战胜利,离不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构建,因为它把全国各民族、各大党派、各界人士的力量都整合起来抗击日本侵略者,为抗战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

另外,它还为中共争取到合法地位,可以喘口气。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之后,并不是代表从此万事大吉,国内阶级矛盾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只能说明,国共两党在政治方面达成共识,都认为中日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暂时下降为次要矛盾。

双方握手言和,携手抗击外敌。

统一战线的成功建成,并不代表分歧全部消除,内部依然还有斗争。为此,国内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抗战方针,党内也产生两个重大分歧。

第一个分歧:国民党与共产党的抗战方针分歧。

老蒋及国民党当局,主张片面抗战路线,认为保家卫国是军人的事情,主要靠政府的政治军事行动,反对发动人民群众的全员抗战方针。

毛主席及共产党,历来主张全面抗战方针,认为保家卫国不仅是军人的职责,也是全国人民的神圣责任,只有把全国人民群众动员起来,集全国之力量才能战胜日寇。

历史证明,毛主席及共产党的战略是正确的,掌握了真理。

国家遭遇强敌入侵,发动全民抗击外敌,团结一致对外,打一场人民战争才是正确的抉择。

以老蒋的政治头脑,他应该也能想到这层,但他最终拒绝毛主席的正确建议;他刚愎自用地执行片面抗战路线,不是因为他没有脑子,而是他的政治立场决定了他的政治行为。


老蒋代表大地主、大资本家、大买办和大官僚的政治利益,所以他害怕人民群众在战争中觉醒起来,更害怕人民群众在战争中团结起来反对他的独裁统治。


权衡之下,他毅然选择片面抗战方针。

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民众才是国家的根本,唯有维护广大民众的利益,才是受万民拥戴的圣王,才能确保统治的长治久安。

老蒋不懂“凡谋物之成也,必由广大众多长久,信也”之道理。

简单地讲,老蒋精通权谋,却不懂真正的圣王之道。

毛主席道术皆通,深谙圣王之道,战略战术都在行,是数千年才世出的历史巨人。


第二个分歧:党内教员与王明的抗日战略分歧。

王明在党内提出“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政治主张。

他提议党的革命武装要无条件服从蒋委员长的调遣安排,并妄言游击战只是战术问题,根本不需要提高到战略高度,全盘否定了教员提出的政治军事战略。


王明的主张,并不他自己的主张,而是苏联斯大林的政治意志,他是从苏联的国家利益出发而提出的建议。

毛主席则不同,看问题更有高度,且目光深远。

他从中国抗战大局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局出发,在党内提出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反对王明提出的“一切服从统一战线”。

毛主席主张党的武装要在统一战线下保持独立自主作战,既统一,又独立。既要服从抗日统一民族战线大方针,又要保持八路军和新四军独立自主抗击日寇的主动权。

在军事上,毛主席制定了持久战战略,认为游击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不只是战术性问题,还具有战略意义,并把游击战提升到战略地位。

毛主席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当面驳斥了王明“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思想,揭露了“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危害性。


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统一党内抗战思想方针,强调中国共产党要在抗日民族战争中发挥先锋的模范作用,鼓励全党全军为民族解放多做贡献。

毛主席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王明操心别人(苏联)的事情太多,操心自己(中国)的事情太少。

很多分歧,表面上是观点的不同、认知的差异,实质上是政治立场的不同。

中外古今,组织上的观点之争,从来都不是观点本身的对错之争,而是立场、原则和权力的斗争。

教员同老蒋之争,争的是民族的生死存亡,争的事党的独立自主权,争的是党的生存空间。

教员同王明之争,争的是党的抗战领导权,争的是党的革命未来。

(首发于寒牛出栏公众号)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4

标签:历史   抗日战争   分歧   战线   政治   党内   方针   民族   教员   苏联   游击战   独立自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