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现金堆成山,高调捐款20亿后“消失”,如今早已换了副面孔

“我郑重宣布,在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将捐出自己的全部财产!”

这些年来,被誉为“中国首善”的陈光标捐出的善款累计超过了40个亿,实实在在地帮200多万人改变了生活。

然而正是因为他的高调捐款,他本人也被贴上了“作秀慈善演员”的标签。

2016年他选择销声匿迹,众人都以为他不再捐款作秀了。

可谁知,2025年,贵州榕江的洪灾他再度出山,众人这才知道,如今的陈光标早已换了副面孔。

细数这些年来,陈光标所做的善事可一点也不少。

2008年,汶川发生地震后的第一时间,他两小时内调集60台挖掘机、120名操作手组成救援队,自己揣上200万现金就往震中冲,成为第一支抵达灾区的外援力量。

在余震不断的北川中学废墟上,他嘶哑着嗓子对瓦砾下喊话,硬是亲手拖出了5名幸存的学生。

2010年玉树地震,他连夜带领几名队员前往西宁进行救援。

不仅如此,之后他还在玉树建造了46所希望小学,4200个藏族娃娃都穿过他送的校服。

同年西南大旱,他带21支打井队钻出173口井,还捐献了2500万元的基础物资。

2023年甘肃积石山半夜地震,零下十几度里他边啃面包边指挥,两天凑齐73卡车棉被、煤炭、发电机,儿子陈环保特意从哥伦比亚大学飞回来,父子俩在风雪中一起发物资。

按道理来说,他做了这么多善事,在怎么着也应该得到大家的称赞吧,可他的风评却一直不好。

争议的开端,大概就藏在他那些“惊世骇俗”的现金秀里。

2010年,10万元钞票被砌成一道刺眼的“钱墙”,他张开双臂站在后面,镁光灯闪成一片。

去台湾发红包时,他让受助者排着队上台领钱、鞠躬、合影,像在完成某种仪式。

这种“暴力慈善”直接踩中了大众的敏感神经:“穷人不要尊严的吗?”“真有心做慈善何必如此?”

连台湾部分县市都公开抵制,差点把他拒之门外。

可陈光标还挺理直气壮:“我让13亿人都知道我在做好事,带动更多人捐款,有什么不对?”

更让人扶额的是他那些“行为艺术式”的公益营销。

2011年“无车日”,他在出席全国工商联会议时表示,将在贵州捐献1500辆自行车给困难民众,鼓励大家低碳出。

两年后他居然让其公司人员将产自井冈山的罐装新鲜空气运到南京,路人看他的眼神像看外星人。

最翻车的是2014年冰桶挑战:他高调宣布在0℃冰水里泡了30分钟,悬赏100万美元等勇士来超越。

结果医学专家直接打脸:“人体根本扛不住半小时!就算是浸泡在冰水里五分钟就会有不孕不育的风险”

眼看证据确凿,最后他蔫蔫地承认:桶里提前倒了50度热水,浮冰只是伪装而已。

至此,他的风评一落千丈。

不仅如此,2011年就有媒体扒皮,发现他宣传的某些受赠单位查无此人,部分捐款数额也云山雾罩。

尽管他微博晒过成摞的捐赠证书,但公众心里已埋下怀疑的种子。

2016年那场发布会更是火上浇油:本来说要“用证据说话”,结果现场挤进两百多名微商代理商,真正记者才五十人。

代理商们围着新华社记者推搡叫骂:“你捐过款吗?凭什么质疑标哥!”

而他本人只匆匆展示20份凭证,拒绝任何提问。

最经典的是他那句回应:“99%捐款到位了,1%是分期付,但早晚会到!”

而且随着“中国首善”名号越来越响,他的公司接连拿下国庆60周年长安街改造拆迁、商务部大楼拆除等政府大项目。

虽然专家解释“企业借公益提升形象很正常”,但老百姓不买账:“一边堆钱墙拍照一边拿工程,慈善岂不是成了生意招牌?”

2016年后,铺天盖地的争议终于让他淡出公众视野,公司交给儿子打理,自己回乡下种地。

结果就在2025年6月底,贵州榕江县遭遇三十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县城最大商场淹到二楼。

连火爆全国的“村超”球场都在十分钟内成了汪洋,超过四万群众被迫紧急转移,整座小城一片狼藉。

洪水刚退,泥浆满地,灾后防疫成了最急的事。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本来早已销声匿迹的陈光标却带领着物资车队开进了榕江。

原来这位“中国首善”一听说灾情,6月29日当天就在直播间宣布捐赠计划,短短24小时内,价值2000万元的医疗物资已经从南京仓库装车出发,直奔灾区。

而且这批货可全是硬需求:500台消毒喷雾机、200万只医用口罩,还有急救药品和医疗器械,全是洪水过后防疫情、保健康最缺的东西。

但陈光标没停在捐物资这一步。

7月3号清晨,天还没大亮,他本人就出现在榕江的临时安置点,脚踩泥水,身边搁着三个塞满现金的旅行箱。

这一次,他不再像早年那样堆“现金墙”博眼球,而是捏着个皱巴巴的笔记本,挨家挨户核对信息,把钱直接交到最困难的灾民手里。

每一笔发放都规规矩矩登记入册,到当天中午,已经有几百户领到了这份“救命钱”。

更实在的是后续支援。

前脚发完钱,后脚他就和县政府签了协议,由他的公司承包2000亩被冲毁的农田,搞生态化改造,帮农民把饭碗重新端起来。

他还琢磨着成立“灾后重建基金”,重点修学校、复垦农田,甚至想用无人机评估灾情。

榕江人没忘记他的付出,县政府干脆把“荣誉市民”“招商大使”“公益慈善总顾问”三个称号一齐颁给他。

或许慈善本就有千种面孔,有人默默种树,有人愿做惊雷。

只要真心在,形式何必求同?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8

标签:财经   成山   高调   面孔   现金   榕江   慈善   玉树   物资   贵州   中国   灾情   公益   善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