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内,中方遭两大铁杆朋友“背刺”,特朗普挖中国墙角成功?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为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7月30日,特朗普兴奋地宣布:“我们刚刚与巴基斯坦达成协议,共同开发他们巨大的石油储备。”

不到24小时,柬埔寨副首相孙占托表态:特朗普应当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因为他在柬泰冲突调解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这两则看似不相关的声明,却足够说明美国正以经济杠杆撬动中国两个传统友好国家的战略转向。

7月初,柬埔寨面临一场经济灾难。

美国挥舞的49%关税大棒悬在柬埔寨头顶,这个数字足以让金边决策层彻夜难眠。

要知道,2024年柬埔寨37.9%的出口流向美国,价值近百亿美元,其中纺织业占据绝对比重。若惩罚性关税落地,柬埔寨将面临30亿美元订单蒸发、百万工人失业的灾难性局面。

洪玛奈政府坐在谈判桌前时,手中筹码有限。

7月4日,距离美国宽限期结束只剩五天,双方达成妥协:美国将关税降至20%,柬埔寨则以“零关税”迎接美国商品,同时承诺扩大美国农产品进口。

这简直是一场实力悬殊的城下之盟,但不到一个月却发生了戏剧性转折发生。

8月1日,柬埔寨副首相孙占托不仅宣布采购10架波音737 MAX客机,更将特朗普捧上神坛,公开呼吁授予其诺贝尔和平奖,理由是其在柬泰冲突中发挥“关键作用”。

这完全是与事实不符的恭维之词。

柬泰冲突自5月28日首次交火,7月24日战事升级,最终在7月28日由马来西亚协调达成停火。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全程参与斡旋,甚至在7月30日还在上海主持三方会晤,敲定停火细节。

美国的角色呢?不过派了名观察员“围观”。

当柬埔寨上演外交变脸时,巴基斯坦的能源危机正成为美国切入的完美缺口。

这个拥有90亿桶石油探明储量的国家,却深陷能源困境。

2024年数据显示,巴基斯坦日产量仅8.8万桶,远低于55.6万桶的消费需求,导致85%石油依赖进口,去年能源进口账单高达113亿美元。

一面是民众忍受每天12小时的停电,一面是外汇储备在能源进口中不断蒸发。

特朗普的协议像及时雨降临:美国石油巨头将主导开发巴基斯坦未开发的石油资源,特别是俾路支省新发现的油气构造;作为交换,巴基斯坦纺织品等出口商品将摆脱最高29%的美国惩罚性关税。

巴总理谢里夫难掩兴奋,称之为“历史性协议”。

但协议的核心区域——俾路支省,却触动了地缘政治的敏感神经。这里恰恰是中巴经济走廊的核心地带,中国十年来在此投入超600亿美元,建成了瓜达尔港及多个能源项目,形成了在印度洋的战略支点。

美国选择此处插入楔子,战略意图一石三鸟之举:获取价值6-8万亿美元的能源资产开发分成;制衡中巴经济走廊;同时向印度施压。

特朗普甚至意味深长地暗示:“也许有天巴铁会向印度卖油”。

可以说,特朗普政府的策略精准打击了发展中国家的软肋:对柬埔寨祭出“关税核弹”;对巴基斯坦以能源技术换取地缘突破口。

但柬埔寨在谈判中刻意模糊细节,为日后与中国合作留有余地;巴基斯坦也未明确关税细则,主权让渡空间有限。

换句话说,柬埔寨和巴基斯坦选择在中美之间走钢丝!

洪玛奈政府一边向美国示好,一边继续推进中资参与的德崇富南运河项目,强调“对华合作不受影响”。

但2025年上半年,柬埔寨对美出口飙升25.6%至55.2亿美元,同期对华贸易额仅7.5亿美元,可以说,美国市场直接关系柬埔寨民生。

协议宣布后,巴政府紧急声明合作“不针对第三方”,近乎明示中国不必担忧。毕竟中国占据巴基斯坦53%的外国投资,若得罪北京,价值620亿美元的中巴经济走廊可能崩盘。

伊斯兰堡的策略显露精明:左手握美资技术破能源困局,右手保中国基建推进工业化。如同瓜达尔港美资油轮与中资输油管道并存的画面,将成为未来常态。

面对传统伙伴的动向,中国选择了低调但务实的应对之道。

在柬埔寨,中资企业加速推进西哈努克经济特区建设,2025年6月敲定新产业园选址。

在巴基斯坦,中企承建的10万桶/日炼油厂继续施工,瓜达尔港的运营权仍牢牢掌握在中国手中。这些项目不是停留在纸面的备忘录,而是每天创造就业、输送电力的实体存在。

中巴经济走廊已创造23万个就业岗位,贡献巴基斯坦全国30%的发电量。

区域联盟也在同步强化。

2025年6月,中巴孟三方会谈锁定产业合作;中国与17国签署“周边命运共同体”文件,将经济依存转化为战略互信。

当美国试图通过关税撕裂全球供应链时,中国以全产业链绑定应对——在巴基斯坦,美企负责高风险勘探,而炼化、基建等仍由中企主导。

这种“美采中炼”的潜在共生模式,或许才是巴基斯坦“黑金翻身仗”的最优解。

毕竟,在输油管道与炼化塔领域,中国建造仍是不可替代的硬通货。

因此,柬与巴与其说是“背叛”,不如说是在各自困境下寻求破局的最优解。它们的“亲美”姿态,实质是应对当前国家需求的即时反应,未必代表与中国长期的战略轨道发生根本偏离。

而美国的阴谋也面临一定的现实问题。

2005年埃克森美孚因安全与政策问题退出巴国气田项目的教训犹在眼前,俾路支省盘踞着俾路支解放军等武装组织,2024年该省发生47起针对能源设施的袭击。

技术挑战同样严峻,巴基斯坦原油多为API重度低于32的重质油,开采成本达每桶45美元,在当前国际油价波动下利润空间有限。

并且,巴国《2023石油勘探政策》规定外资利润分成上限45%,还需承担本地化雇佣义务,进一步压缩回报空间。

可以说,面对38.9%的通胀率与政权更迭风险,美国油企的回归更像一场高风险的赌博。

大国博弈的终局,不是谁“挖了谁的墙角”,而是谁能提供更可持续的发展路径。只有互利共赢的利益关系,才能要留住真正朋友。

参考资料:

环球时报:2025-08-04:美巴联手开采石油,能改变南亚能源格局吗

金融界:2025-08-01:柬埔寨国家航空订购10架波音737 MAX 8,2031年开始交付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6

标签:财经   中方   墙角   中国   小时   朋友   柬埔寨   巴基斯坦   美国   能源   关税   俾路支   美元   中巴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