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揭示AI科研之路:告别“广撒网” 进入应用导向新阶段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思 记者 樊未晨

在刚结束的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上,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投资和技术促进办公室、东壁科技数据有限公司联合发布《全球人工智能科研态势报告(2015-2024)》,这是全球首份基于高质量论文数据系统分析AI十年科研演进的报告。

该报告基于今年1月发布的全球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体系——东壁指数,对2015-2024年间发表的96961篇人工智能领域文献进行深度分析显示:全球人工智能研究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粗略可分为初始起步期(2015—2016年)、快速发展期(2017—2019年)、成熟高峰期(2020—2023年)、波动调整期(2024年)。

“从早期的多元探索,到深度学习的爆发式增长,再到如今的工程化落地与新兴方向涌现,这份报告绘制了一幅清晰的AI科研十年‘跃迁图景’。”东壁科技数据创始人、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吴登生说。

其中,2015—2016年是初始起步期,全球AI年度论文数量出现了小幅下滑,从2015年的4421篇滑落至2016年的3628篇。吴登生形容这个阶段“就像是在技术森林中摸索”。

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出现在2017—2019年,此时论文数量迎来“三连跳”,至2019年一举突破万篇大关。2017—2018年是关键转折点,关键词“深度学习”热度陡增,标志着AI研究开始从实验室的理论探索大规模走向实际应用的广阔天地。

2020—2023年是成熟高峰期,虽有2022年的短暂回调,但AI科研整体呈现强劲势头。其中,2020—2021年堪称“深度学习”的全面爆发季,2023年论文量飙升至17,074篇,较2015年实现了近4倍的跨越式增长。在这个阶段,AI工程化落地全面推进。

进入2024年,数据则揭示出一个重要的调整信号——2024年发文量回落至14786篇。“这并非退步,而是学术研究的战略聚焦,”吴登生解释,“AI研究正告别‘广撒网’,开始进入深度专业化与精准应用导向的新阶段。”

另一方面,从技术演进路径看,2015年到2017年主要集中在传统机器学习算法和神经网络基础研究方面,2018年到2020年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应用领域兴起,2021年至2023年,大型语言模型、生成式AI、多模态模型成为研究前沿,再到2024年至2025年,可解释性AI、自适应学习、多智能体系统等新兴方向涌现。

在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上,东壁科技数据还发布了其自主创建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该数据平台共收录了全世界范围内近9000万条高质量科技文献元数据,引入AI功能,助力开展高质量科学技术研究。

武汉大学数据智能研究院院长李纲认为,科技文献数据平台是科研工作的“数据底座”,也属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国自主可控的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迫在眉睫,将在提高科研工作效率、保障科技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科学》杂志社学术总监任胜利表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文献数据平台,对我国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将发挥重要作用,它是科技期刊评价的基石,也是科技期刊国际化的重要渠道。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9

标签:科技   新阶段   导向   科研   报告   数据   全球   文献   深度   人工智能   平台   论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