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上说,“最好的感情,是初见时的心动,是相知时的欣赏,是熟识后的接纳,是平淡后的相守。”
姐妹们,你们有想过自己老了之后的样子吗?有想过那时候的爱情是怎样的吗?
我有想过、梦到过这样一番场景,这是我认为爱情最美的样子,我用自述的方式为你们展现出来:
我和老伴岁数都大了,再过几年我俩就是金婚了,想想看,这一辈子就这么过来了,磕磕绊绊,却也幸福如意。
这天晚饭后,我和老伴去楼下散步。
彼时的小城刚入夜,风吹着树叶簌簌作响,走到巷子的拐角处,忽然一个李子滚到了脚边,不知道是谁走得急,掉了一个李子。
那一瞬间,我和老伴一对视,我俩都笑了。
很多年前,我还是年轻女孩,手里拎着刚买的李子,就在这个巷口的拐弯处,遇到了我老伴。
当时也只是有一颗李子咕噜咕噜滚到了老伴的脚边,他蹲下帮我捡起那颗李子,递给了我,抬头的瞬间,我看到了他眼里的光。
从那天起,我开始期待每一个傍晚,我会经常经过那个巷口。老伴也没让我失望,我总会在那个巷口碰到他。
一来二去,我们熟悉了,再后来,就结婚了,一直相守到现在。
我和老伴这辈子,就是这样。
心动,永远是最浪漫的开始。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首因效应”,指的是人们在第一次见面时对他人形成的印象会长期影响之后的交往。
那一瞬的目光交流、言语语气、甚至对方的穿着打扮,都会在潜意识里留下烙印。
你会对一个人心动,往往不是他做了什么,而是他恰好出现了,你刚好注意了。
这种感觉很难被准确描述,他出现的时候,就像你的生活突然有了光,有了颜色。
但心动只是开始,不是全部。太多人止步于心动,误以为这就是爱,其实它不过是感情的预告片。
心动之后,要真正走近一个人,就需要相知。
这个阶段的感情,不再是靠荷尔蒙驱动的冲动,而是开始看清对方的性格、三观、生活方式,彼此了解的过程,也是彼此欣赏的过程。
很多感情之所以走不远,就是因为好感不足以支撑对差异的容忍。
而真正成熟的欣赏,是在了解之后,仍然觉得对方值得喜欢。
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有个观点:人们更容易喜欢那些有些缺点、但真诚可爱的人。
这说明什么?感情不需要完美,而需要真实。
好的感情,是当你了解了一个人的不完美,依然愿意留在他身边;是当你发现他的习惯与你不同时,不是想要改变,而是想要理解。
从喜欢到接纳,是感情中最关键的变化。
接纳意味着你不再沉醉于对方制造的浪漫,也不再期待每一刻都心跳加速,而是学会和对方在琐碎中共处,在差异中理解。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投射认同”,指的是人常常把自己期望的样子投射到伴侣身上。
如果对方不能达成你的理想形象,你就失望、生气。
但感情不是打造一个完美恋人,而是尊重真实的彼此。
接纳,是你知道他有起床气、懒得洗碗、偶尔脾气不太好,但你也有你的毛病,你们都愿意为彼此收一点锋芒,慢一点脚步,学着共同生活。
婚姻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提出过一个经典公式:一段婚姻的持久,不是看有多浪漫,而在于如何处理那些不完美。
好的感情,是不怕吵架,而是吵完还能手牵手去吃饭。
大多数人热衷的是前面的心动和热恋,而真正能走到最后的感情,却藏在柴米油盐的日子里。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这句话被说滥了,却依旧戳心。因为很多人一生都在追寻热烈,却忽视了平淡里的幸福。
最好的感情,不是你每天说“我爱你”;
而是你感冒时他能端来热水,是你累了的时候,他默默帮你关好灯,是你们坐在沙发上刷手机,谁也不说话,却觉得很安心。
爱能让人心动,但陪伴才能让人踏实。
相守,就是每天醒来都有一个熟悉的人,还愿意一起迎接每一个普通的明天。
人这一生,遇见很多人,但能经历“心动—欣赏—接纳—相守”这完整四步的感情,其实不多。
有人只停在了第一步,有人卡在了第三步,真正幸运的,是走到了第四步,还愿意继续走下去。
最好的感情,是一生的合作,是共同写完一本叫“我们”的书。
书里不全是浪漫诗句,有争执、有沉默、有无奈,但更有理解、包容和不离不弃。
愿你一生所遇皆是良人,愿你们的感情不止于心动,更终于相守。
-The End -
作者-李眉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更新时间:2025-07-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