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鬼丧心病狂!是谁全力帮助美国高盛一步步实现毁灭中国的计划?

电影《华尔街之狼》中,各种欺诈、金融手段和洗钱操作,看得观众是大开眼界。

可谁能想到,这电影本身,竟然也成了洗钱的工具。

而背后搞这事儿的,就是大名鼎鼎的美国金融巨头 —— 高盛!

而高盛早在40年前就开始布局中国,咬下了不少 “肥肉”,更可怕的是,还有人跟它里应外合,在一步步引导毁灭。

这到底怎么回事呢?高盛又在中国做下多少“大案”?

1

高盛的发家史,简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华尔街传奇”。1869年,它刚成立的时候,不过是个小小的票据交易公司,但千万别小瞧它。

高盛凭借着自己敏锐的市场嗅觉和灵活的操作手段,硬是在金融界杀出了一条血路,迅速崛起为全球金融巨头。

它的业务范围,也从最初单纯的证券交易,一路开疆拓土,扩展到投资银行、资产管理、私募股权等多个领域,简直就是“金融界的哆啦A梦”,啥业务都能掏出点门道来。

高盛盯上中国市场的时间可不晚。早在20世纪90年代,它就开始在中国布局了。那时候,中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好多企业嗷嗷待哺,急需资金和技术支持。

高盛正是瞅准这个机会,开始通过入股中国企业、参与国企改革等方式,逐步渗透到中国的经济体系中。

从投资数据就能看出,高盛在中国的布局那叫一个全面,据统计,高盛在中国市场的投资涉及金融、能源、科技、房地产等好多重要领域,投资总额有好几百亿美元。

比如,高盛跟工商银行的合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高盛靠着自己在国际金融市场积累的丰富经验,帮工商银行优化风险管理体系,让工商银行在全球银行业的排名不断上升,在国际金融舞台上更有竞争力了。

再比如,高盛入股中国平安之后,又给中国平安带来了国际上最前沿的保险运营模式和资产管理经验,帮着中国平安开发出各种各样的金融产品,推动它往海外拓展业务。

还有,在海外油气田收购项目上,高盛利用自己在全球的资源和专业团队,帮着中石油、中石化评估目标资产值多少钱,策划收购方案,还帮忙协调融资渠道。

就因为这样,中石油、中石化成功收购了好几个海外的优质油气田,看起来真是“合作共赢”的典范。

不过,表面上看,高盛是在帮助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甚至打着“合作共赢”的旗号,但实际上,它的每一步操作都充满了算计。

2

就拿它参与中国企业的投资项目来说,一开始给出的方案看似美好,承诺帮助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国际知名度。

可实际上,高盛在合同条款里设置了诸多隐蔽的附加条件,这些条件在未来某个时间点,就会成为套在中国企业脖子上的绳索。

比如,高盛曾经在某个能源企业的投资合同中,设置了一个“对赌条款”,表面上是为了帮助企业规避风险,但实际上却让企业在未来几年内背负了巨大的财务压力。

在国企改革期间,高盛的操作更是让人不齿。它瞅准国企改制的时机,表面上积极参与,实际上却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在一些国企资产出售项目中,高盛凭借自己在金融领域的话语权和所谓的“专业评估”,故意压低国企优质资产的估值,以极低的价格将其收购。

而后,在市场环境稍有好转时,高盛就将这些资产重新包装,高价转手卖给其他投资者,从中赚取了巨额差价。

更过分的是,高盛仗着自己在国际金融市场呼风唤雨的影响力,还会通过做空中国企业的股票和债券,给这些企业致命一击。

在某些情况下,高盛先在市场上散布关于中国企业的负面消息,制造恐慌情绪,引发投资者抛售股票和债券。

紧接着,它便趁机大量抛售自己手中持有的相关股票和债券,进一步压低价格。

那些原本经营良好的中国企业,就这样被高盛搅得股价暴跌、债券违约风险大增,陷入了深深的困境。

然而,高盛能在中国市场这么“肆无忌惮”地折腾,背后肯定有“内鬼”配合。

3

其中最出名的案例,就是中航油事件。中航油,那可是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的子公司,曾经是中国最大的航空燃油供应商,在行业里那也是响当当的存在。

可谁能想到,在高盛的 “指导” 下,中航油竟然涉足高风险的金融衍生品交易,结果步子迈太大,扯着蛋了,因为巨额亏损最终破产。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中航油的前总经理陈久霖。

陈久霖听了高盛的 “建议”,就像被灌了迷魂汤一样,盲目相信所谓的 “金融创新”,一头扎进了高风险的交易里,结果把公司带入了无法挽回的绝境。

除了中航油事件,高盛在中国还有不少让人诟病的操作。

比如说,中国国有银行 2004 年改制的时候,高盛就使劲儿诋毁中国的国有银行,让大家都别投资。可转过头,高盛等华尔街公司却以极其便宜的价格,收购了中国银行上市的股权。

再看看 2007 年,高盛发表报告,信誓旦旦地说原油要涨到 200 美元一桶。当时中国一听,赶紧拼命购买价格为 147 美元一桶的原油。

结果呢,高盛自己却悄悄抛售原油,还和一些中国公司设下 “对赌协议”。这就好比它一边忽悠中国赶紧买,自己却脚底抹油跑了,把中国企业坑得够呛。

高盛在中国干的这些事儿,桩桩件件都让人愤慨。但咱也得反思,为啥高盛能在中国市场这么 “为所欲为”?那些配合高盛的 “内鬼”背后的水,恐怕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深。

高盛的种种行为,已经严重威胁到中国的经济安全。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加强对这些国际金融巨头的监管。

同时也要揪出那些暗藏在内部的 “内鬼”,不能再让他们继续为非作歹,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对此,你怎么看呢?

信息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5

标签:中国   华尔街   丧心病狂   中国企业   中国市场   美国   原油   债券   资产   操作   计划   金融   财经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