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告诉我们,AI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是生产力的终极解放。但没有人明说的是,这场革命的第一批献祭者,正是全球数以亿计的中层与底层劳动者。它并非在创造财富,而是在执行人类历史上效率最高、范围最广的一次财富转移——将大多数人的生计、资产与未来,精准地转移至极少数人的数字帝国。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一场正在按剧本上演的精密剧本。
当我们在争论AI能否通过图灵测试时,它早已无声地通过了“成本效益测试”。白领阶层首当其冲:代码审查、财务分析、合同起草、营销文案……这些曾需要数年教育背景和经验的“知识型工作”,正在被大模型批量、廉价地替代。其过程并非爆炸式的裁员公告,而是“自然减员”——离职不补、应届生招聘冻结、项目外包给AI平台。
底层劳动力也绝非安全区。自动驾驶正在吞噬司机,智能客服取代话务员,仓储机器人让分拣员显得笨拙而昂贵。与以往技术革命不同,AI的渗透是全方位、无死角的。它收割的不是某个行业,而是所有行业中那些“可标准化、可预测”的环节,而这恰恰是构成现代就业市场的骨架。
其结果,不是简单的失业,而是“就业空洞化”。社会结构从橄榄形被碾沙为沙漏形:顶端是极少数掌控AI资本的巨头与顶级专家,底部是庞大且内卷的低端服务业,而曾经稳定的中产阶级,则坠入向下流动的深渊。
在就业市场失血的同时,AI驱动的资本市场正在完成对普通人财富的二次收割。
首先,它通过制造一个普通人看不懂、不敢碰,却又充满诱惑的“AI概念”金融市场。在媒体与机构的合谋下,一个宏大叙事被编织起来:不投资AI就是错过未来。于是,中层们拿着缩水的积蓄,怀着被时代抛弃的恐惧,冲进这个由算法和高频交易主宰的赌场,高位接盘那些市梦率惊人的AI股票。
紧接着,更精妙的一步来了:债务转移。当实际收入因就业市场恶化而停滞或下降时,为了维持基本生活或试图抓住那虚无缥缈的“投资机会”,普通人只能进一步依赖信贷。此时,AI赋能的金融科技(FinTech)大显身手,它用更精准的风险模型,评估你的信用,诱导你借下更多、利息更高的债务。你透支的未来,成了金融系统眼中有AI担保的、安全的优质资产。
你的积蓄在AI概念股中蒸发,你的未来在AI审批的贷款中被抵押。你的有形资产(存款)和无形资产(信用)被同步榨取。
任何没有广泛生产力提升和真实财富创造支撑的繁荣,终将是泡影。当AI在实体经济中的应用速度,远远追不上资本市场上对其期望的膨胀速度时,破裂便应声而来。
导火索或许是一次不及预期的财报,或许是一次激进的监管收紧,又或是某家明星AI公司被揭穿技术造假。恐慌如海啸般传遍市场。顷刻间,那些曾被捧上神坛的数字资产、AI概念股、加密货币变得一文不值,因为它们的价值完全建立在“共识”而非“效用”之上。
股市崩盘,养老金账户缩水,基金被巨额赎回。但真正致命的,是信贷链条的断裂。大量与AI概念捆绑的债务违约,引发连锁反应,一场全面的金融危机就此爆发。
此时,手握巨额现金的极少数人——那些早在泡沫顶峰就已悄然套现的资本大鳄和AI巨头——开始了他们等待已久的盛宴。他们以地板价收购那些因恐慌而被抛售的核心资产:优质企业的股权、打折的地产、关键的数据资源……
经过这一轮完整的“收割-崩盘-抄底”循环,社会财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程度,完成了向顶层的凝聚。AI,这台被寄予厚望的“财富创造机器”,最终露出了它作为人类历史上最锋利“财富分配武器”的真容。
这不是一个必然的未来,却是一条我们正疾速奔驰的轨迹。AI技术本身无罪,但它被嵌入其中的社会经济制度,决定了其利益的流向。
当生产力的飞跃不再惠及大众,当技术进步的红利被极少数人垄断,我们得到的不是一个乌托邦,而是一个被算法精准计算、被资本彻底主导的数字封建时代。
历史的钟摆正在荡向一个临界点。要么我们重塑规则,思考如何让AI服务于人的福祉,构建新的社会契约与分配机制;要么,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执行那冰冷无情的终极指令——将绝大多数人的价值,收割、榨干,然后抛弃。
盛宴终将结束。当音乐停止,我们会发现,绝大多数人不仅是迟到的宾客,甚至还是这场盛宴菜单上的,那道主菜。

评论作者:易白,AI前沿技术实操者与观察者,文艺创作“30年+”,诗、文、歌、画、影、音等作品,累计在各级各类比赛获奖百余次。
更新时间:2025-11-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