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玩玄学?星盘塔罗全搞定,年轻人为啥爱这数字慰藉?

2025年打开手机,想看看今天适不适合约会、要不要投简历?不用找算命先生,AI早把星盘排好、塔罗牌抽好,连周易卦辞都翻译成大白话了,这“数字玄学”现在可不是小圈子游戏,早走进大众多数人的生活里了。

我第一次用Co–Star那APP时,还被它“NASA星历生成星盘”的说法惊到了。

后来查了下,这APP2024年用户量就破500万了,每天推送的运势打开率超40%。

你说它准吗?其实更多是个心理暗示。

比如它说“今天别太急着做决定”,本来慌着要辞职的人,可能就会多想想,这不就是找个台阶下嘛。

还有个叫ThePattern的APP,专做关系匹配,能解读“你和TA为啥老吵架”,用户留存率还不低。

现在年轻人谈恋爱都怕猜不透对方,这APP说句“你俩只是沟通节奏不一样”,比朋友劝“别多想”管用多了,毕竟它顶着“AI分析”的名头,听着就像那么回事。

聊完星座占星,再说说塔罗牌。

国内有个叫“塔罗AI”的APP,2025年第一季度日活就超10万了。

点进去抽牌,背景音、牌面动画做得特沉浸,抽完AI还会问“你是不是最近在为感情烦?”。

海外的TarotBot就不一样,不搞这些花里胡哨的,直接把塔罗和心理学绑一块儿,说是“正念工具”。

其实不管国内海外,本质都一样,年轻人不是真信这牌能预言,就是想找个地方吐吐槽。

比如今天工作受气了,抽张“力量牌”,AI说“你有能力扛过去”,心情立马能好点,这不就是情绪价值嘛。

本来想觉得周易、六爻这种老学问,年轻人可能没耐心琢磨,后来发现AI把这事变简单了。

有个周易AI产品,上线半年付费用户就破20万。

以前看卦辞,“乾为天,君子以自强不息”这种话,普通人根本不知道跟“要不要换工作”有啥关系。

现在AI直接翻译成“这卦像说,你换工作的话机会不错,但得主动点”。

传统周易要学三五年才能入门,AI一下就把门槛拉低了。

还有紫微斗数,本来就是按出生信息算命盘,AI加进来后,解读语言更接地气,不像以前那些算命先生净说些模棱两可的话。

有数据说,用户为“深度命盘分析”付费的意愿不低,客单价超100元也有人买,毕竟花点钱能听句“你今年财运稳”,比瞎担心强。

这些AI玄学产品看着五花八门,其实有不少共同点。

功能上都爱搞个性化,你填了出生信息,它给的内容就跟别人不一样;反馈也快,抽完牌、算完星盘,几秒就出结果;还总让人天天用,比如“每日一抽”“今日运势”,就怕你忘了它。

商业上更像,不是让你订阅高级解读,就是加钱买深度分析,而且都得加句“仅供娱乐”的免责声明,毕竟谁也不敢保证准,这话能少不少麻烦。

用户这边呢,爱把解读结果发朋友圈,比如“今天星盘说我有贵人相助,果然上班被领导夸了”,说白了就是找个社交话题,顺便刷点存在感。

AI+周易玩出新花样?内测产品不挤塔罗星座赛道

市面上塔罗、星座类的AI产品都快挤爆了,我前段时间在朋友手机上,试了个还没上架的AI玄学产品,倒挺会找路子,不跟它们挤,直接做周易占卜。

这产品思路挺有意思,它把周易64卦的逻辑拆得很细,再结合八字命理,还融了AI大模型和紫微斗数的模型,搞出个能计算、能推演的体系。

参考2025年初那个“易AI”工具的技术框架,它不是让AI瞎聊天,而是让AI当“解读者+翻译器”。

比如你问“要不要跟喜欢的人表白”,它先按周易起卦,再把卦辞转化成“下周表白合适,选在晚上吃饭时说,别太紧张”这种具体建议。

跟那些塔罗、星座APP比,它的不同很明显。

首先是不套模版,以前用有些塔罗APP,不管你问啥,它都绕着“随缘”“努力”说,这产品却能给具体方向。

内测用户说“建议具体度高多了”,我觉得这话没差。

其次是个性化够深,你填了出生时间,同一卦它给的解读就不一样,比如同样问工作,有人会被告知“重点看团队氛围”,有人则是“关注薪资结构”,满意度也不低。

它还专做情感关系的解卦,比如帮人分析“为啥跟对象老冷战”,这就填补了市场空白,以前要么是纯玄学,要么是纯情感咨询,把两者结合的还真少。

这产品给AI玄学赛道指了个新方向。

大家别再盯着塔罗、星座卷了,把传统玄学的深度挖出来,再用AI简化,照样能吸引用户。

毕竟周易这种有几千年历史的东西,本身就有信任感,再加上AI的便捷,想不火都难。

千亿AI玄学市场背后,年轻人要的不是迷信是安慰

为啥AI和玄学能凑到一块儿,还能做成千亿市场?我琢磨着,首先是技术上合得来。

玄学本身就像一套编码,比如八字里的五行生克、紫微斗数里的星曜分布,这些都能变成算法,AI刚好擅长处理这些。

就像GPT-4解读卦辞,准确率还不低,能把晦涩的话变成平常话。

而且占卜的逻辑是“给符号赋义”,AI最会干这个,塔罗抽张牌,AI能编出跟你当下情况贴合的故事;输入出生信息,AI能把星盘解读得像专门为你写的,这不就是AI的强项嘛。

再看市场,艾媒咨询说2025年中国AI算命市场能破1200亿,听着吓人,但看看数据就懂了。

有个头部平台,注册用户都8000万了,一天就有200万次占卜服务。

Z世代比以前的人更愿意为这花钱,毕竟现在生活不确定性太多,找工作、谈恋爱、买房,哪件事不闹心?花点钱找AI要个“答案”,哪怕是心理安慰,也觉得值。

最关键的还是用户心理。

现在年轻人压力大,尤其是在人生转折期,比如刚毕业找工作、跟对象闹分手,总希望有人能给点“确定感”。

AI玄学给的不是真答案,是情绪支撑。

比如有人纠结要不要换工作,AI说“这周机会不错”,他就有勇气投简历了;有人觉得自己没人懂,ThePattern说“你敏感不是缺点,只是需要被理解”,他就觉得没那么孤单了。

还有人把每天抽牌、看运势当仪式感,跟写日记似的,看着这些内容,能慢慢理清自己的情绪,比如今天抽了“逆位宝剑”,AI说“别太焦虑”,他就会反思是不是最近逼自己太紧了。

当然,也有人说AI玄学是“新迷信”,我倒不这么觉得。

它更像个情绪工具,用游戏化、讲故事的方式,帮人面对生活里的不确定。

不过话说回来,用这些APP的时候,个人信息可得注意,比如出生时间这种隐私,泄露了也麻烦。

未来要是这些产品能平衡好娱乐和实用,再注意合规,说不定能帮到更多人。

AI玄学火起来,不是因为大家变迷信了,是因为大家太需要心灵慰藉了。

2025年的今天,AI不只是帮我们工作、娱乐,还能当“情绪树洞”,这大概就是技术温柔的一面吧。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5

标签:科技   星盘   玄学   慰藉   年轻人   数字   周易   产品   用户   紫微斗数   工作   情绪   星座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