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送外卖一眼就被看出来了?网友:太可恶了,无底线内卷!

大学生一窝蜂冲进外卖行业,连续几周,订单单价跌破新低,老骑手们一边抱怨“牛马”不如,另一边年轻人见单就抢,啥都不挑,群情激愤之下,外卖送餐仿佛变成了战场。

不只是学生在卷,平台也“慌了神”,规则频出,市场节奏全乱套。

这究竟是年轻人赚钱的新办法,还是旧骑手们饭碗的危机?

你很难想象,一到暑假,身边的大学生突然都穿上了黄蓝两色的骑手制服,电动车飞驰在城市每个角落。

有的学生是为了体验生活,有的则直接抱着挣钱的念头,当然,也有人被就业压力和实习难题逼得无处可去,才穿上了这身“工装”。

你在街头巷尾看到的外卖骑手,说不定就是刚从实验室洗脱手套出来的小哥哥,甚至顺路还约上了女朋友,两个人借着“顺风”送餐,恋爱挣钱两不误。

今年暑假的外卖市场有个奇观——单价直线下滑,平台把订单价格拉低到2块、3块,往年老骑手碰都懒得碰的“白菜单”,这会儿一经出现就瞬间被秒光。

学生们完全不挑单,平峰期宁愿东奔西跑也不让单流失,高峰期则全员上线,疯狂内卷。

跟之前比,老骑手们的日子是真的难了。

不只是因为收入被压低,更糟心的是原本熟悉的抢单节奏也乱了,系统派单机制频繁调整,运力过剩时骑手们真能围着骑,有时候还会出现两人抢一单的尴尬局面。

有人把这种现象形容为“无底线内卷”,网上议论不断。

有骑手光明正大地喊累、喊穷,觉得大学生抢了饭碗:“你们不缺生活费,怎么什么单都跑?

”但你去问大学生,又有他们的理:“我只是想利用假期赚钱,体验社会,凭什么说我卷?

”这背后,不就是年轻人自谋出路和被现实调教的真实写照吗?

放在三年前,可能还有人会觉得送外卖没面子,现在送多跑快,赚多赚少大家都默认是靠自己劳动。

但有意思的还不止于此,部分大学生还把送外卖搞成了“新型情侣约会”。

你能想象吗?

一对小情侣,女生坐在男友电动车后座,时不时帮着看导航、抱着外卖袋子,累了停下喝口冰咖啡,顺带聊会天。

城市傍晚的风吹过,情侣兜风送单成了不刷短视频、不逛街之外的新乐趣。

有网友调侃,能挣钱又能谈恋爱,这不比图书馆里闷头背书更有画面感?

可在这些闪光的场景背后,行业里的摩擦才刚刚开始。

有数据显示,某外卖平台这个7月新注册的骑手里,大学生比例达到37%,堪称历史新高。

杭州一个礼拜学生骑手接单量翻了一翻,但随之而来的是准时率小降——到底是学生不熟练,还是单子太多、人手过剩,也难一概而论。

有社会学家分析,这是年轻人在主动调整自己的“稳定预期”,大家不再等名企抛来橄榄枝,而是主动“造机会”,先养活自己再说。

老骑手的无奈也很真实。

有人在朋友圈抱怨,以前送外卖是“苦活累活出大钱”,今年夏天反倒变成了“牛马不如猛虎多”。

长期顶着风雨跑单的老司机,看到单价全都变成白菜价,不由得心头犯堵。

有的直接退出找别的营生,也有人尝试转平台,只不过整个市场都被学生涌入搅动,再“跳槽”也难逃降价。

事态发展到现在,外卖平台自己也绷不住了。

部分平台出台限制措施,特别是大学生最集中的商圈或小区,开始限新手账号每日能抢的单数。

如果你以为这样就遏制了学生骑手的“洪流”,那还是小瞧了年轻人的钻劲。

账号限制?

换号接着跑,反正一个手机号一个号,几分钟的事儿。

传言还说,今后送外卖要像开网约车一样,考证“拿本”,但目前这套机制还在风中飘着,没个准信儿。

高校这头也忙了起来,陆续对学生暑期兼职情况做调查,强调别过度劳累、别踩法律红线,希望学生们“能赚但别亏身体”。

其实类似“学生兼职冲击劳动力市场”的戏码,不只在外卖和快递业上演。

譬如快递分拣,每年暑假快递量激增,大批大学生顶着箱子进库房。

按说学生们又能吃苦又动脑子,还能用专业技能优化流程,企业喜闻乐见。

可对常年靠快递分拣糊口的蓝领工人来说,本来高点的计件工资也因旺季新人涌入而变相减少。

再放大到国际领域也同理。

比如国外农场,在采摘季节请来一帮大学生做短工,学生们抱着“体验自然、赚点伙食费”的心态,农场主压低了雇工成本。

可当地全靠农场干活的临时工,却对“学生抢饭碗”这回事很难消化。

讨论到根儿上,这其实关乎一个普遍的社会议题:就业结构的变化和青年选择的多元化。

从前,“大学生送外卖”会被视作资源浪费或者学历掉价,现在不少人早就破除了名校光环。

社会发展变化太快,“铁饭碗”“金领梦”早就不是大多数人的归宿。

年轻人试过考公、考研、实习、网约车、送外卖,本质上是不断寻找与现实和解的新路子。

但现实也确实残酷。

无数老骑手冒雨送餐就是为了给家里老人孩子撑生活,大学生仅仅见暑假之利、图一时之快,他们身上没啥家庭包袱,遇上单价下降也不当回事儿。

你说他们不懂钱的来之不易?

未必,可能只是还没来得及体会生活的压力。

可谁又能说年轻人就该“守规矩”、不让他们尝试闯荡一下?

从社交网络到现实大街,争议声一直没停:“大学生卷了,外卖行业要凉了!

”“让年轻人多体验社会没错,平台应该更规范。

”也有人建议引入季节性用工体系,既给学生们实践的空间,也保护职业骑手们的基本盘。

不管业内还是学界,大致共识只有一点:社会多元,规范先行。

说到底,当今中国,年轻人早就不满足于老套路,主动“自卷”也是一种无奈但真实的生存本领。

暑假快要结束,大学生们又要回学校了,外卖行业或许会恢复“宁静”。

但这场因年轻人而起的抢单大战,留给我们的反思不会散去。

市场的风吹过来,谁能扎下根,还是要靠生活本身给答案。

我想,每当我们在外卖小哥背影里瞥见某个“熟悉的青春脸庞”,或许能多一点理解和善意,也许,每一份“看起来不值钱的劳动”,都是年轻人迈向社会的第一步,无论“卷”到哪里,都是自己的选择——生活,就是这样新鲜又真实。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2

标签:科技   外卖   底线   大学生   网友   骑手   年轻人   学生   单价   平台   暑假   社会   快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