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7月7日迎来小暑节气,标志着一年中最热、最潮湿的“三伏天”即将登场。面对步步紧逼的暑气,开空调、灌冷饮、冲凉水澡成了不少人的“降温标配”。但高明中医师提醒:这些“以凉抗热”的习惯暗藏健康隐患,想安稳度夏,不妨试试“以热攻热”的养生法。
贪凉一时爽 健康藏风险
夏天里,人体毛孔本是张开的,像一扇扇为散热敞开的窗户,可很多人偏爱用寒凉来对抗暑热——冰饮、凉菜不离口,大汗后立刻冲冷水澡,空调温度调得极低。高明中医师冯超宇解释,夏季人体阳气会浮到体表,内脏反而偏虚偏寒,这时过度贪凉,就像让寒热在体内“打架”。冰饮凉菜下肚,会刺激胃肠血管突然收缩,导致黏膜缺血、胃酸减少,不仅消化功能会变弱,还可能引发痉挛腹痛、呕吐腹泻;同时寒气会堵住毛孔,让身体散热不畅,很容易诱发湿热病症。而大汗后冲冷水澡更危险,扩张的血管遇冷突然收缩,可能导致颅内血管功能紊乱,出现头晕、眼黑、呕吐,严重时甚至会引发颅内出血。
“以热攻热”有门道 出汗是关键
冯超宇介绍,夏季养生的关键是“顺应天时”,该出汗时就痛快出汗,用“热”来调节身体才是正确的做法。热饭热菜就是很好的选择,高温能杀菌,避免夏季常见的肠胃病,还能借助热力“逼出”体内寒气,养护被暑热消耗的阳气。喝温热的茶水也大有讲究,它能让汗腺舒张,促进排汗散热,茶里丰富的钾元素还能缓解夏天常见的倦怠感。热性体质的人可以选绿茶,或者空腹喝点乌龙茶;脾胃偏寒的人则适合喝红茶或铁观音。
饮食有讲究 祛湿又养阴
饮食上,要遵循“清淡祛湿、酸甘化阴”的原则。绿豆汤煮到开花,消暑利湿的效果最好;荷叶搭配薏米煮水,清热和祛湿相辅相成,特别适合应对“桑拿天”。中医推崇的“酸甘化阴”法,能滋养被暑热耗伤的阴液,比如山楂能消食、乌梅可生津,把它们和甘草一起煮成酸梅汤,再加点健脾的淮山、补中的黑枣,喝起来酸甜爽口,还能养护身体。
“夏天适当出汗,才能让身体跟上季节的节奏。”冯超宇建议,避开正午的高温时段,选些温和的运动让身体微微出汗,再配上这些“热养”的方法,即便在“上蒸下煮”的暑天里,也能过得轻松自在。
文、图、视频/高明融媒记者劳振朝
更新时间:2025-07-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