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 沧海阅铭
编辑 | 沧海阅铭
“文内所有信息出自个人媒体
提及全球科技竞争,绕不开64项关键技术的争夺,它们覆盖国防、太空、能源、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核心领域,每一项都直接关联国家发展潜力,甚至影响全球产业格局。
20多年前,国际机构曾对这些技术的全球领先情况做过统计,2003年至2007年,美国以94%的占比几乎垄断榜单,而中国仅占5%,差距悬殊到让不少人觉得追赶遥不可及。
但科技发展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定局,当时的5%背后,是中国科技起步晚、关键技术被卡脖子、研发资金短缺的困境,就像芯片领域,可是现在呢?
可偏偏中国从不缺不服输的韧劲,别人越是限制,我们越要闯出自主创新的路,从国家层面布局重大科技专项,到科研人员扎根实验室反复试错,再到市场力量与科研机构协同攻关,无数人用十年磨一剑的坚持,为后来的突破埋下伏笔。
20多年后的格局会彻底反转,2024年8月,同一国际机构发布的最新排名显示,在这64项关键技术中,中国以57项世界第一的成绩登顶,而美国仅剩下7项。
这个结果不仅让国际社会惊讶,更直观展现了中国科技的爆发式成长,尤其是在各国竞争最激烈的国防领域,中国一口气拿下24项技术第一,雷达精度、卫星定位准确性、无人机作战体系等,都走到了全球前列。
去年11月的第十五届珠海航展上,一款名为九天无人机的装备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创新实力。
它打破了传统无人机单兵作战的模式,像一艘空中航母一样,能将数架小型无人机收纳在机身内,抵达指定区域后同步释放,迅速形成覆盖范围广、打击精度高的火力网。
此前俄乌冲突中,单架无人机的威慑力已让外界瞩目,而九天无人机带来的集群作战模式,直接重构了未来空中作战的想象空间,航展现场,不少国际军事专家评价,这不仅是装备的突破,更是作战理念的革新。
除了无人机,中国在国防科技领域的突破还有很多,新一代五代机歼35亮相时,其先进的隐身涂层技术能大幅降低雷达反射面积,机动性能也达到国际顶尖水平。
除了歼-35,中国在国防科技领域还有很多其他突破,如嫦娥六号任务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首发成功。
国产操作系统银河麒麟发布首个人工智能版本,076两栖攻击舰首舰下水命名等国家国防科技被称为空中防护盾的红旗19防空系统,可对高空目标实施精准拦截,填补了特定反导领域的空白。
2024年底下水的四川舰076,更是集两栖作战、舰载机起降等功能于一体,成为海军装备体系的重要补充。
而到了2025年初,成飞、沈飞联合研发的新型战机首飞,被多国认定为全球首款六代有人驾驶战斗机,这些成果不是孤立的,而是中国科技长期积累后厚积薄发的必然。
面对中国的快速发展,有些国际机构又拿出了熟悉的炒作套路,声称中国的技术领先会带来全球竞争风险,还提议部分国家联合起来应对挑战。
其实这种论调并不新鲜,早年间他们也曾对中国的核力量发展无端质疑,试图用威胁论干扰中国的发展节奏。
但是,中国的科技进步从不是为了垄断,而是为了打破垄断,就像在高超音速导弹领域,中国相关技术论文的引用率达到73%,远超美国的13%,先进航空发动机领域。
中国63%的市场占有率更是让美国的7%相形见绌,这些数据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突破技术封锁、实现自主可控的努力,而非所谓的“霸权”。
当然,我们也客观看待美国仍保持优势的领域,在量子计算方面,美国在算力迭代速度上仍有领先,医疗领域,其mRNA疫苗技术和部分疑难病症治疗方案,也值得学习借鉴。
但从全球科技竞争的核心方向来看,中国已在关乎国家安全和产业升级的关键领域占据主动,这种优势转移不是偶然,而是中国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的成果。
回望这20多年,中国科技从5%到57项第一的跨越,从来不是靠运气,它离不开国家对基础研究的持续投入,近10年,中国基础研究经费年均增长超12%,为原创性突破提供了土壤。
也离不开科研人员的坚守,比如航空发动机团队攻关20余年,终于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更离不开开放合作的理念,如今已有20多个国家与中国在无人机、新能源等领域开展技术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科技进步。
现在再看2003年美国占比94%,中国仅5%的旧数据,早已不是差距的象征,而是中国科技逆袭的起点见证。
在全球45项关键科技领域中,中国已经有38项处于领先地位,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的各学科最具影响力期刊论文数量、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及被引用次数位列世界第一。
2024年,中国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475.6万件,成为全球首个突破400万件的国家
未来,在人工智能、可控核聚变、深空探测等更前沿的领域,中国还会继续发力,或许用不了多久,我们还会看到更多从跟跑到领跑的突破。
因为中国科技的目标,从来不是超越某个国家,而是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更多“中国方案”,这才是科技强国真正的意义所在。
信息来源:环球时报《知名“反华智库”炒作:64项关键技术,中国57项全球第一》2024-08-30 16:58
更新时间:2025-10-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