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布局!日本领先中国的赛道又少一条,我国正闷声发大财

最近一则消息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千层浪 —— 国家正准备启动一个规模达万亿级的战略性创投基金,而氢能源,这个大众眼中稍显陌生的 “新角色”,赫然在其重点布局的新兴产业赛道之列,和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一同,被寄予厚望。这无疑向我们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氢能源极有可能成为未来投资的热门焦点,一场围绕氢能源的发展热潮似乎正蓄势待发。

氢能源,为何备受青睐?​

可能有人会疑惑,氢能源究竟有何独特之处,能让国家如此重视,将其纳入重点扶持对象呢?咱们不妨把目光放到全球大环境中。如今,气候变化和全球减碳的重任像沉甸甸的大山,压在每一个国家的肩头。而氢能,就像是一把闪耀着希望之光的 “绿色钥匙”,它可是全球公认的清洁能源,最大的亮点便是零碳排放,环保特性拉满。想象一下,在蓝天白云下,城市中穿梭的汽车不再喷吐着呛人的尾气,工厂的烟囱不再冒着滚滚黑烟,这一切,都有可能因为氢能源的广泛应用而成为现实。所以说,在应对气候变化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氢能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正凭借自身优势,大步迈向能源舞台的中央。​

我国氢能源产业的现状:奋起直追的 “后起之秀”​

虽然氢能源听起来很美好,但在这条新赛道上,我国目前的状态有点像正在加速补给的赛车,在技术储备和基建配套方面正火力全开。咱们把时间轴往回拨,看看邻国日本。从 20 世纪 70 年代起,日本就像一个有远见的棋手,早早地将氢能技术研发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经过长达三十余年的精心布局与深耕细作,在 2003 年,日本大胆提出 “氢能源” 的构想,还明确要以氢燃料电池汽车为突破口,带动整个社会的氢能发展。

要知道,汽车行业可是日本的重要产业支柱,丰田、本田等品牌就像日本汽车工业皇冠上的璀璨明珠,早已在全球市场声名远扬。日本选择押注氢能汽车这一步棋,可谓是巧妙至极,既发挥了自身的技术优势,又成功开辟了一片新的商业蓝海。在那之后的十年,也就是 2012 年至 2021 年,日本在氢燃料电池车和加氢站建设上的投入堪称 “豪掷千金”,光这两项就砸进去超过 3200 亿日元,总投入更是高达 4600 亿日元,这投入力度,就像在氢能源领域建造一座超级城堡。​

丰田更是一马当先,在 2014 年率先实现氢燃料电池车商业化,推出全球首款量产车型 MIRAI,随后在 2020 年又顺利完成第二代技术迭代,就像游戏角色不断升级,实力愈发强劲。从某种程度上说,日本在当时似乎已经跑通了氢能产业的全链路,一切看起来都顺风顺水。可现实往往充满戏剧性,曾经在技术和专利方面领先的日本,就像一个在马拉松比赛中后程乏力的选手,没能将 “纸上专利” 成功转化为市场优势。​


再把目光转回国内,咱们在氢能产业的起跑线上虽然稍晚一步,但别忘了,咱们国家地大物博,就像一个资源丰富的超级宝库,氢气产量占全球的 33.3%,这可是实打实的先天优势。凭借这一优势,中国在氢能汽车领域如同装上了加速引擎,实现了快速突破。2023 年,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销量宛如火箭升空,达到 5800 辆,同比增长了 72%;反观日本市场,却像是遭遇了暴风雨的船只,销量从 2021 年的 2464 辆一路下滑到 2024 年的 697 辆,跌幅高达 72%,和我国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不仅如此,在基础设施布局上,中国更是像一位布局精妙的将军,实现了全面碾压。截至 2024 年 6 月,中国已经累计建成 456 座加氢站,就像在大地上播撒下的希望种子,全球占比达到 36%;而日本仅仅建成 166 座,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差距一目了然。​

随着氢能源在我国逐渐崭露头角,制氢的核心装备电解槽也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有一家电解槽公司兴奋地向央视记者透露,从 2022 年至 2024 年这三年间,他们的电解槽出口订单如同雨后春笋般,实现了 100% 的增长。产能也从原先的 80 套一路飙升到现在 300 套,并且已经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陆续出口到美国、法国、荷兰等 30 多个国家。为啥电解槽这么受欢迎呢?原来,一套设备的出口价比欧洲同款产品便宜一半,超高的性价比让它在国际市场上大受欢迎。​

氢能源产业的困境:成本这座 “大山”​

虽说我国氢能源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但也并非一路坦途,目前正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成本。氢能源汽车虽然销量领先他国,可在市场普及度方面,和当下火爆得如同夏日骄阳的新能源电动车相比,那差距就像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去年,中国新能源电动车销量如同井喷,突破 1200 万大关;而氢能源汽车却不足万台,两者简直没法相提并论。​

这背后的根源,和日本面临的问题有点相似,那就是成本居高不下。《中国能源报》记者深入调查后发现,目前电解水制氢成本比传统化石燃料制氢要高不少。打个比方,煤炭制氢成本大概在 10 元 / 千克 - 15 元 / 千克之间,就像平价超市里的普通商品;而电解质制氢成本呢,却大于 35 元 / 千克,价格贵得如同奢侈品。这里要注意,国家所倡导的氢能源是水电解制氢,也就是更环保的绿氢,可这成本问题却成了拦路虎。​

除了制氢成本高,储氢和运氢环节也同样被成本问题所困扰。氢气这东西,密度小、沸点低,还极易燃烧,就像一个调皮又危险的小孩,必须采用特殊材料和绝热设计的储氢装置来 “驯服” 它,这就导致其造价远远超过常规压力容器,成本直线上升。另外,国内主流的运氢方式是长管拖车,东吴证券曾做过测算,当运输距离从 50km 增加到 500km 时,成本就像坐了火箭一样,从 4.19 元 /kg 增加到 20.38 元 /kg,增幅高达 386%,这成本涨得让人咋舌。绿氢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已经成为推广路上的最大瓶颈。​

可问题还不止这些,加氢站的建设成本也是一笔天文数字。据北京社科院相关研究显示,国内一座加氢能力达 500 公斤的加氢站,成本需要 1200 万元 - 1500 万元,就像建造一座豪华别墅;要是加氢能力达到 1000 公斤,那成本更是飙升到 2000 万元 - 2500 万元。虽说在氢能源市场快速发展和政府支持到位的情况下,加氢站有望在 5 年 - 10 年内实现回本,但这个回本周期也不算短。而且,多位氢能源汽车的车主纷纷吐槽,加氢站网点覆盖不足,位置还特别偏远,就像沙漠中的绿洲一样稀少。

在日常使用中,他们经常会遇到排队等待的情况,有时候站点还会临时关闭,这使用体验实在是不太好。建站成本高、回本周期长、利用率还低,这些问题像三座大山,严重制约了氢能源汽车的销量。产业链前端的双重成本压力,直接拉高了氢能技术的整体成本。虽说国家和地方政府有相应的补贴政策,但近年来补贴正在逐渐收缩,不少企业都在亏本经营,就像在暴风雨中艰难前行的小船。当氢能源汽车的 “性价比” 低于市场预期时,消费者自然会选择高性价比的产品,这也是人之常情。​

突破困境,曙光初现​

不过,大家也别灰心,正所谓 “危机”,有危就有机。如今全球各国都像饿狼扑食一样,纷纷抢占氢能源市场。我国作为 “双碳” 目标的坚定践行者,自然要更加重视对氢能源的投资与技术研究。针对氢能源发展面临的困境,我国正从产业链源头开始发力,努力寻找突破点。​

2023 年 6 月,我国西北地区首个大型绿氢示范项目正式投产,这就像在氢能源领域点亮了一盏明灯。这个项目可不简单,它的绿氢成本已经成功降到 18 元每千克。业内专家更是信心满满地指出,随着绿氢规模化发展,成本还会进一步降低,就像批量生产的商品,价格会越来越亲民。目前,中石化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连接内蒙古与北京的跨区域输氢管道网络,全长超 400 公里,这管道就像一条能源动脉,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氢能源。管道输氢模式在成本控制方面比长管拖车更具明显优势,这无疑是降低储运成本的一大妙招。​

制氢成本在下降,储运成本也在逐步攻克中。据财经新闻报道,液态储氢技术的应用就像给氢能源运输插上了翅膀,将大幅降低储运成本。某氢能制造的董事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液氢的运输成本,仅仅相当于高压氢气运输成本的 1/8,存储成本更是只有高压氢气的 1/10,这数据对比,简直太诱人了。看来,在不久的将来,氢能产业链有望迎来一场 “成本大突破”,就像黎明前的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就在眼前。​

除了陆地上的努力,我国在海上建设方面也同样不遗余力。央视新闻报道,3 月 27 日,我国首个海洋氢能 “制 — 储 — 输 — 用” 一体化项目建设完工,目前已经进入调试阶段,这就像为海上制氢全流程检验搭建了一个超级舞台,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该项目位于山东省烟台市的东侧海域,主要利用海上新能源离网制氢,并将绿氢转化为容易储存的氨和甲醇。这两种化工产品可都是 “多面手”,既是船舶的清洁燃料,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未来还有望成为远洋船只的海上燃料补充站,为海洋运输注入绿色动力。​

尽管当前氢能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但作为实现碳中和的关键能源,这项新兴产业就像一颗正在孕育的种子,还需要大量科研人员的悉心培育和国家政策的持续浇灌。相信在技术突破和政策加持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氢能产业即将迎来属于自己的 “黄金爆发期”。据行业预测,到 2025 年,我国氢能产业规模将如同火箭升空般,突破万亿元大关,形成完整的氢能技术体系,并在交通、储能、工业等重点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在能源转型这场关乎未来的长跑中,我们就像坚定的马拉松选手,无论当下道路多么崎岖艰难,都要坚定不移地朝着目标奔跑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7

标签:日本   中国   电解槽   我国   氢气   赛道   布局   成本   能源   产业   国家   财经   汽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