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这家伙一上台,就开始到处挥舞关税大棒,这次直接瞄准了印度的制药业,说是要对进口药品加税,高达250%。这事儿听起来挺夸张的,但根据最近的报道,特朗普确实在8月5日公开表示,他计划先从小关税开始,逐步抬升到250%,目的是逼制药公司把生产线搬回美国本土。印度这边呢,被称为“世界药房”,尤其是仿制药领域,全球20%的产量都出自印度手笔。美国每年从印度进口的药品价值超过90亿美元,占印度药品出口的三分之一。特朗普这一手,等于掐住了印度的经济命脉,因为制药业是印度制造业里少有的亮点,出口创汇能力强,还带动了不少就业。
印度制药企业像太阳制药、Cipla这些大头,业务覆盖全球上百个国家,美国市场是他们的金矿。去年,美国市场上很多廉价仿制药就是印度产的,这些药帮美国人省了不少医疗开支。要是关税真升到250%,印度药企得面临巨大压力,得大幅降价或者压缩成本,短期内找新市场又不是那么容易。特朗普自己也承认,这是个渐进过程,先加点小税,避免美国国内药价暴涨,但长远看,他就是要用这种“钝刀子割肉”的方式,施压其他国家接受美国的贸易条件。印度自然成了首要目标,因为印度不光在药品上依赖美国市场,还在其他领域跟美国有贸易摩擦。
再说说背景,特朗普上台后,美国优先的调子唱得更响了。他在第一任期就对中国和欧盟下过手,这次轮到印度。8月6日,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对印度额外征收25%的关税,因为印度继续从俄罗斯进口石油,总关税加起来达到50%。这事儿起因是印度没听美国的劝阻,坚持买俄罗斯廉价石油,占印度总进口的40%以上。特朗普觉得这是在间接支持俄罗斯的经济,尤其是在俄乌冲突背景下,美国想孤立俄罗斯,结果印度不买账。印度从俄罗斯买油,一方面是为了控制国内能源价格,另一方面也是地缘政治平衡。特朗普气不过,说印度是“死经济体”,还威胁要在24小时内大幅提高关税。印度官员回应说,这不公平,但也没直接对抗,而是选择外交路径。
就在特朗普放话的最后24小时,莫迪政府行动起来了。印度国家安全顾问阿吉特·多瓦尔和外交部长苏布拉马尼亚姆·贾尚卡尔被派往莫斯科,寻求俄罗斯的支持。这次访问表面上是年度例行磋商,但时机太巧了,正好赶在特朗普关税生效前。报道显示,多瓦尔已经在8月5日抵达莫斯科,跟俄方官员谈能源稳定和联合项目。贾尚卡尔也计划在8月第三周访俄,焦点包括国防合作和石油供应。普京那边,俄罗斯长期面对西方制裁,有经验分享给印度,怎么通过扩大内需和吸引投资顶住压力。不过,俄罗斯自己经济也需要外部拉动,能给印度的援助有限,主要还是巩固双边关系。
印度为什么找普京?因为俄罗斯是印度老伙伴,在能源和国防上合作紧密。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石油,不仅便宜,还避开了西方价格上限。特朗普的关税罚款,本质上是想用经济手段逼印度断绝跟俄罗斯的贸易,但印度不愿意。莫迪政府强调,主权决定贸易伙伴,不接受外部干涉。这点挺硬气的,印度最近还跟菲律宾升级为战略伙伴,8月5日签署能源和药品合作协议,试图分散风险。话说回来,特朗普的策略不光针对印度,整个制药业都得抖三抖。欧洲药企股票已经跌到四个月低点,因为欧盟对美出口药品价值上百亿欧元。全球供应链这么纠缠,关税一加,谁都跑不掉。
对印度经济来说,这打击不小。制药业出口50亿美元到美国,关税升到250%,企业得重新算账。印度股市制药板块应声下跌,交易员们忙着抛售股票。企业像IPCA Laboratories和Glenmark Pharma,股价跌了4%到5.5%。印度政府公开批评关税不公,但同时推动本土制造,比如“印度制造”计划,鼓励药企在国内建厂。短期看,印度药企可能吸收部分成本,但长期得找新市场,比如欧洲或非洲。不过,美国消费者也得买单,因为40%的仿制药来自印度,关税一加,药价上涨,穷人和无保险的人最吃亏。专家警告,这可能导致药品短缺,影响高血压和精神健康治疗。
特朗普的逻辑是,国家安全为先,美国不该依赖海外药品,尤其是中国和印度。中国是原料药大头,印度是成品药主力。特朗普在4月就启动过制药业调查,说进口威胁美国安全。现在,他重申关税会在一周内公布,先小后大,逐步到250%。这不光是贸易,还掺杂地缘政治。印度夹在美国和俄罗斯中间,挺尴尬的。一边是美国这个大市场,一边是俄罗斯这个可靠能源供应商。莫迪选择访俄,就是在平衡,告诉特朗普,印度不会轻易让步。
从更大格局看,这事儿暴露了全球贸易的脆弱。特朗普的“互惠关税”政策,说白了就是你加我多少,我还你多少,甚至更多。印度对美国产品加税,美国就报复回来。印度加权平均关税12%,美国觉得吃亏。但印度有理由,保护农民和小企业。特朗普威胁后,印度商务部长皮尤什·戈亚尔紧急访美,谈贸易协议,但没结果。印度坚持,不开农业和乳制品市场,美国想保留高关税,谈崩了。现在,关税生效在即,8月27日起执行,印度出口如纺织、宝石和电子产品都受影响。
印度回应挺务实,没大吵大闹,而是多线操作。除了访俄,还加强跟日本和中国的联系。莫迪预计本月访日和中国,谈贸易和投资。印度强调,国内驱动经济,能扛住风暴。过去,印度经历过2008金融危机和新冠疫情,都挺过来了。这次关税冲击,虽然制药业首当其冲,但印度有底气,通过多元化市场和本土创新缓冲。制药企业已经在美国建厂14个地点,未来可能更多。
特朗普呢,坚持他的风格。8月6日,他重申药品关税,警告不遵守的国家更高惩罚。苹果公司承诺在美国投资,建厂和数据中心,特朗普拿这当例子,说关税有效。但批评者说,这会推高通胀,美国人买单。印度制药联盟研究显示,美国60%的处方药来自印度,关税会加剧供需失衡。穷人买不起药,医疗系统压力大。
最后,这场博弈还没完。莫迪向普京求援,不是求救,而是战略合作。印度继续买俄罗斯油,占总进口40%,不理特朗普的罚款。普京接待印度代表,交换石油协议,强调联盟。印度转向BRICS,拒绝外部压力。特朗普想重塑全球贸易,但印度不买单。未来几个月,看双方怎么谈。印度可能通过WTO投诉,或者找盟友施压。美国内部,议员们担心药价上涨,写信反对关税。总之,这事儿牵扯太多利益,谁都想占便宜,但现实是大家互相依赖。印度制药业这“七寸”被瞄准了,但莫迪的应对,让人看到点韧性。贸易战打下去,没赢家。
更新时间:2025-08-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