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孩子,小学的时候年年第一,是老师和同学夸赞的“别人家的孩子”。
但是到了初中,他完全像变了一个人。不再像过去那样听话懂事,热衷于学习,而是把心思放到玩耍上。
他每天不是在逃学就是在逃学的路上。把父母愁得头疼。
很明显他进入了大人一听脑袋就炸了青春期。
青春期一般出现在12~15岁的初中阶段。
这个阶段的孩子有很明显的三个心理特点:
1.以自我为中心
这个阶段的孩子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他们会以为全世界都在关注他们。
其实这种想法叫做假想关注:他们总以为自己做什么事情都会被人盯着。
这个阶段他们有时候会因为脸上冒痘等大人看起来根本不是问题的问题还是拒绝出门或者上学。
这是因为他们以为别人会时时刻刻在关注他的变化,而这个变化是让他感觉不安的、丢脸的。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从孩子到成人的一个过渡时期。
这个时期他们需要的是我已经长大了的成人感。
这个成人感最直接的表达就是“我的地盘我做主”。
这也就是为什么你那曾经乖巧可爱的孩子,突然有一天因为你今天的卧室没有敲门而大发雷霆的主要原因。
他们是用你不能进入我领地的态度告诉你我长大了,我需要空间。你不要再用大人家的权威来控制我。
你若控制我,我就跟你对着干。
比如说学习。如果家长管的太严格,孩子就会用厌学、不学、躺、摆烂这些方式来对抗你的控制。
而且家长对孩子的控制越强,他们青春期时候的反弹越重。
这种控制一种是硬性控制。比如说,家长什么事情都说了算,孩子全无自主能力。
另一种控制是软性控制。主要指的是任何事情父母都会包办,不让孩子操心。
这两种方式表现形式不同,但都剥夺了孩子的地盘、主权和控制权。
青春期的孩子们激素分泌猛烈,身高体重也接近于成年人,他们拒绝被控制,想要断奶,这时候谁阻挡他们成长,他们就会跟谁激烈战斗。
表面是战斗,实质上他们是在争夺属于自己的自主控制权。
这个阶段的孩子是一个非常矛盾的矛盾体。他们一方面恨不得向全世界证明我是个大人了,我什么也可以,但另一方面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又没有能力去解决,所以又需要大人的帮助。
可大人伸手帮忙的时候,他们又觉得自己无能且大人们不信任我,于是就可能会因为一两句话而跟帮助他的人产生很强烈的冲突。
冲突激烈的时候,他们甚至会讲“我活够了”之类的话,把家长们吓得六神无主。
实际上这个阶段他们对生死没有非常明确的概念,所以如果这个孩子不是脾气特别刚的话,他说出来的话大多只是情绪化表达,是用来吓唬人的,家长们不必特别紧张。
但是这个阶段的孩子确实存在很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家长们该怎么办?
个人觉得有两点非常重要:
第一点:原则问题,寸步不让。
什么是原则问题?
比如说品质。如果一个孩子,他不仅不尊重师长,还无缘无故动手打人,这就说明他的品质出了问题,这时候就算孩子处在愤怒的边缘,家长也要出手管理,当然要以讲道理为主,但必要时候不排除使用武力。
因为这涉及一个人的底线和原则,作为孩子的监护人,父母有权利和义务纠正价值观还未建立全面的孩子的三观。
再一个就是教育孩子是我们父母人生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所以我们要对孩子负责,却也不要忘记自己。
我们要时刻想一想自己要什么,然后为自己的目标和梦想去努力。
我们的积极上进会成为孩子们过好自己人生的榜样。
因此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当中,应该学会放心和放松。
放心的前提是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没有品质硬伤,我们也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比我们小时候更聪明懂事,且将来能过得更好。
放松是不要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等小事情而过度紧张,而是要相信孩子有自我控制和管理的能力,并努力给孩子创造一个有松弛感的生活环境。
松弛感让人轻松和愉悦,提升人的精气神、能量,增长智慧。
总之,青春期跟更年期一样,是当事人和外人都猝不及防的不速之客。它们在大家没有心理准备的时候突然闯入,然后以异于过往的状态“折磨”所有人。但这是人类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必经之路,谁也绕不过,我们只能欣然接受,然后寻找精准方案,完成安全着陆即可。
更新时间:2025-09-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