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中国,咱们得承认,这片土地上承载的东西远比一个“国家”标签能概括的要多得多。英国有个挺有名的教授叫马丁·雅克(Martin Jacques),他就抛出了一个很带劲的观点:中国压根儿不只是个国家,它本质上是个文明,然后披了个国家的马甲混在现代世界里。这话听起来有点玄乎,但仔细琢磨还真有点道理。
马丁·雅克这老兄是个研究全球化的学者,他在自己的书《当中国统治世界:西方世界的衰落和中国的崛起》里头头一次把中国叫“文明国家”。啥意思呢?他觉得中国跟西方那些民族国家不一样,人家是靠边界、宪法、选举啥的把国家框起来,而中国呢,它的核心是个文明体系,国家的形式只是这文明的外壳。这话听着挺新鲜,但其实不难懂。
你看,中国这片地从秦始皇统一六国那会儿(公元前221年)算起,已经混了两千多年了。朝代换了一茬又一茬,从秦汉到唐宋,再到明清,皇帝换了无数个,可文化的根儿始终没断。马丁·雅克就说,这在全世界找不出第二个例子。他在一次讲座里拿了个时间轴,指着上头密密麻麻的朝代更替说:“政权换来换去,但文化内核硬是没散,这不是国家,是文明的韧性。”
为啥这么说?因为中国这“文明”有几样东西撑着腰:一个是儒家思想,讲“仁”“礼”“孝”,几千年管着老百姓怎么做人;一个是汉字,不管你说啥方言,写出来大家都能看懂;还有就是科举制,从隋唐开始就靠考试选官,硬生生把文人治国的传统延续下来了。这些玩意儿不是哪个皇帝拍脑袋搞出来的,而是几千年慢慢沉淀下来的东西,成了中国人的集体认同。
再看看西方,国家这概念是从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之后才慢慢成形的,靠的是领土、主权、民族啥的。中国呢?早在欧洲人还在部落里打架儿的时候,咱这儿a href="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殷墟" target="_blank">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证明商朝时候就有文字记录,比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还早。这不就是文明的底子吗?马丁·雅克的意思是,中国这国家不是靠枪杆子硬凑起来的,而是靠着这文明的黏合力自然长出来的。
2.1 活得长还不掉链子
要说中国这文明牛在哪儿,第一条就是活得长。夏商周那会儿,欧洲还是一堆小部落互相干仗,中国已经有了农耕、城池、文字。1978年河南安阳挖出来的殷墟甲骨文,记录了商朝的祭祀、打仗啥的,距今三千多年,比古希腊、古罗马都老。这还不算啥,更牛的是这文明没断过档。西方历史学家老爱说“黑暗的中世纪”把古希腊罗马的文化给弄丢了,可中国呢?秦始皇烧书坑儒够狠了吧,但儒家照样传下来了;蒙古人打进来当皇帝了,可照样被汉文化同化了。
马丁·雅克有次接受采访,说:“中国这文明就像个老树,根深得你挖不完,枝叶还能不断长新芽。”这话挺形象的。你看唐朝那会儿,长安城里挤满了来自中亚、波斯的商人,佛教也传进来跟道教、儒家混一块儿,可中国文化愣是没被外头的东西冲散,反而把外来的玩意儿消化成了自己的养分。
2.2 能包容还能消化
说到这儿,就得提提中国文明的第二大特点:包容性强得离谱。佛教从印度传过来,长安的和尚忙着译经,寺庙跟市井混一块儿,最后还整出了个禅宗,连印度人都没见过这玩法。唐朝时候,胡人能在朝廷当大官,丝绸之路上的外族商人随便跑来跑去,可中国文化从来没觉得自己被“入侵”了,反而把这些外来东西嚼吧嚼吧咽下去,变成了自己的东西。
马丁·雅克有次在新加坡演讲,拿了本《论语》跟听众说:“你们看看,这书两千多年前写的,现在中国老百姓嘴里还老挂着‘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不就是文明的底气吗?”他觉得,这种包容性让中国不怕外头的东西进来,反而能拿来给自己加码。
2.3 给世界塞了不少好货
中国这文明不光自己活得滋润,还给世界贡献了不少硬货。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这就不用多说了吧?造纸术让知识传播不再靠手抄,印刷术直接把书变成了大众货,指南针让欧洲人跑去搞大航海,火药就不说了,没这玩意儿哪来的文艺复兴后头的炮火连天?这些东西早在中国搞成熟的时候,欧洲还一堆贵族在那儿斗鸡走狗呢。
再往前翻,周朝就有了分封制和文官制度,比欧洲中世纪那套贵族打架的玩法高级多了。马丁·雅克就说:“中国这文明不是光顾着自己玩,它早早就给世界定了不少规矩。”这话不夸张,你看现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好多地方的老百姓都知道中国古代那套商贸网络有多厉害。
3.1 经济起来,腰杆子硬了
这几年中国经济蹭蹭往上涨,GDP早超了好多老牌发达国家。2023年的数据,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的18%多,制造业产值更是占了全球的三成。马丁·雅克2012年在伦敦演讲的时候就放话:“中国不会变成西方那样,世界反倒会越来越像中国。”这话听着有点狂,但看看现在,全球供应链没中国玩不转,非洲、东南亚好多国家的基础设施全是中企盖的,这不就是文明的底子加上现代手段开花结果吗?
“一带一路”这项目,硬是把古代丝绸之路的路子拿出来翻新,到2023年已经拉了150多个国家一块儿干,修路、建港、铺铁路,忙得不亦乐乎。还有孔子学院,全球500多所,教老外学中文、写汉字,连美国中学生都开始背《三字经》了。这不就是文明的软实力往外撒吗?
3.2 科技猛,文化也没落下
科技这块,中国这几年也挺能打。5G技术全球领先,华为的设备铺到了欧洲、非洲,连美国都急得跳脚。人工智能这块,2025年中国AI市场规模预计超千亿人民币,全球排前头。马丁·雅克有次接受CGTN采访,说:“中国这技术不是光抄西方,它有自己的路子,讲究个共享共赢,这不就是儒家的‘和’字在现代的玩法吗?”
文化输出也没拉下。孔子学院就不说了,中文热在全球刮得挺猛。2023年统计,光是英国就有10万多人报名学中文,比十年前翻了好几倍。还有国产剧、游戏啥的,像《原神》这游戏,2022年全球吸金超40亿美元,外国玩家愣是把里面的中国元素当宝贝研究。这不就是文明的魅力在现代开花吗?
3.3 国际舞台上的文明范儿
马丁·雅克老说,理解中国得扔掉西方的老眼镜。他在清华大学讲课时跟学生讲:“你们国家这套路子,不是西方那套民主投票啥的,而是靠文明的底子站稳脚。”这话有啥根据呢?你看中国在国际上咋玩的:不爱指手画脚,也不搞霸权那一套,老强调“合作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不就是儒家“和而不同”的现代版吗?
再看看香港“一国两制”,1997年回归后,香港的经济、法律还是自个儿说了算,可整体上还是中国的一部分。这套路子西方人想破脑袋也整不明白,可中国愣是靠文明的弹性给玩转了。马丁·雅克就说:“这不是国家的硬实力,是文明的软实力。”
中国这“文明国家”的说法,听着挺高大上,但落到实处,就是几千年攒下来的老本儿在现代派上了用场。马丁·雅克这英国教授算是看明白了,中国的根儿不在枪炮和选票,而在文化、历史、认同这几样东西上。经济上去了,科技跟上了,文化也没丢,这不就是文明国家的活法吗?
当然,这路子也不是没争议。有人说中国这套太另类,跟西方那套格格不入;也有人觉得这文明的说法太虚,实打实的国力才是硬道理。可不管咋说,中国这几十年蹦跶得这么欢,靠的可不光是钱和人多,背后那股子文明的劲儿,谁也抹不掉。
更新时间:2025-07-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