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张璐)记者10月15日获悉,北京科学中心重新规划的园区亮相,经过改造提升,中心初步形成了草本植物、灌木、乔木错落有致的自然景观,宛如一座花园,将配合室内展览展示提供四季有景的科学教育服务。本周末,中心将开展“跟着种子去旅行”“探秘果实前身”两场户外科学教育活动。
花园式北京科学中心导览图。北京科学中心供图
北京科学中心科技文化部体系建设项目主管王云翔说,与一般的公园赏景不同,中心的景观中蕴含科学知识。“我们围绕植物六大器官知识、二十四节气变化、自然灾害生存技能等方面,设计了一条户外科学教育路线,让观众在画中游、游中学。”
玉兰开花前地面掉落的“小耳朵”是什么?海棠开花后颜色为何会变淡?为什么我们无法吃到无籽石榴?这些问题是北京科学中心提前向公众征集的。工作人员将引导观众通过观察、归纳、实践找到答案。
本周末,中心即将免费开展“跟着种子去旅行”“探秘果实前身”两场户外科学教育活动。其中,“跟着种子去旅行”活动通过观察槭树、紫薇和石榴来探究种子传播的不同方式。“探秘果实前身”活动将通过对比来研究花与果之间的关联,通过蜡梅认识一朵花的结构。这些活动可以通过“数字北京科学中心”微信公众号报名参加。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陈荻雁
更新时间:2025-10-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