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骗了!AI谣言泛滥成灾,这场科技攻防战你必须了解!

如今,手机上各类不实信息层出不穷。例如,所谓“地震废墟中的小男孩”图片实为AI生成,而“老人火车票打折”等消息也经证实为谣言。这类由技术制造的虚假内容不仅误导公众情绪和判断,还可能对社会秩序造成干扰。

应对此类由技术生成的谣言,仅依靠传统的删除或辟谣方式已显不足。近期,抖音推出了“AI抖音求真”功能,尝试以技术手段应对技术产生的问题。

这意味着利用AI制造谣言的行为,开始迎来AI层面的回击。

但仅依靠技术手段仍难以彻底消除谣言。真正解决问题,还需结合技术、监管和公众教育等多方面努力。

AI谣言有多“狡猾”?

AI时代,造谣成本简直降到了冰点!以前造谣,要么得会PS,要么得有好文笔。

现在不一样了,你打开一个AI工具,输入几个关键词,立马就能生成逼真的图片、通顺的文案!更麻烦的是,这些AI谣言还特别会“装”:它们会蹭着真实事件的热度,配上像模像样的“现场画面”,甚至伪造权威媒体的截图!

要不仔细看,很难辨出真假!

清华大学的陆洪磊教授就说过,AI谣言能“看人下菜碟”——它会针对老百姓的痛点和焦虑,量身定制谣言。比如针对老人编造“养老政策大变化”,针对家长制造“教育焦虑”消息。

而且,这些谣言还能分时段、分平台发布,短时间内就能传得满网都是。

你可能觉得这离自己很远?

前段时间,有个AI编造的“企业偷税”小作文,没半天就让那家公司股价跌了不少,损失惨重!还有些假消息传着传着就反转,次数多了,大家连真新闻都不敢信了。这不就是现实版“狼来了”吗?

面对这么“狡猾”的谣言,老办法根本不管用。以前处理谣言,通常是等人工发现、找权威信源核实、再下架内容,一套流程走下来,往往要好几天。

可谣言跑得比谁都快,就像马克·吐温说的:“真相还在穿鞋,谣言已经跑遍半个地球了!”等我们把谣言删掉,负面影响早就扩散开了。

抖音出手,谣言处置效率从“天”到“小时”!

面对AI谣言这个新型网络麻烦,抖音决定“以AI治AI”!

抖音推出的“AI抖音求真”功能,就是把AI大模型的能力用在谣言治理上,希望通过技术创新,把谣言治理从“被动拦截”升级为“主动防控”。

在技术识别层面,抖音的谣言治理大模型就像一个“全天候在岗的谣言鉴定专家”。它能自动提取信息、搜权威来源、判断是不是谣言,整个过程不用人工插手,几小时就能出结果。

数据显示,用上这个技术后,一个季度里平台的谣言曝光量降了67%!这足以说明AI治理的强大威力!

更贴心的是,它还帮用户搭建了“认知防线”。以前我们刷到可疑内容,想查证都不知道去哪儿找。

现在只要刷到疑似谣言的视频,页面上就会有“求真”链接,点进去就能看到事件的来龙去脉和权威澄清;搜关键词的时候,“求真卡”也会优先出来,清楚标注哪些是谣言、哪些存疑。就像给大家配了个“谣言检测仪”,遇到拿不准的,一键就能查明白。

结语

应对AI谣言需要技术、机构和公众共同参与。平台需持续优化识别能力,并加强跨平台合作共享谣言数据;权威媒体和政务部门应及时发布准确信息,从源头遏制谣言传播;公众也应提升媒介素养,主动核实内容,避免无意间扩散不实信息。

正如历史上国际社会通过合作与教育应对公共卫生危机,治理AI谣言同样需要多方协同。只有技术防护、权威发声和公众意识提升相结合,才能有效净化网络环境。

这场“战役”不能仅靠单方面努力,而需形成全社会参与的治理体系,共同维护信息的真实与清朗。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2

标签:科技   泛滥成灾   谣言   技术   权威   公众   信息   内容   平台   消息   狡猾   焦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