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涛来福州啦!头戴“三条簪”太美了!

图源:网络
头上挽一髻,插三条扁平如剑的银簪,主簪刀刃向下,左右副簪交叉,刀刃向外,这便是福州旧时流行的一种发饰——三条簪。
清代“聚珍”款银制发饰冰心曾在《故乡的风采》中盛赞头戴“三条簪”的福州妇女:“天下没有一个国家的农村妇女能和我故乡的‘三条簪’相比,在俊俏上、在勇健上、在打扮上,都差得太远了。”关于三条簪的由来,有文史专家认为其是“衣冠南渡,八姓入闽”后,由晋朝妇女“五兵佩”的习俗演化而来;也有一说认为三条簪诞生于明清时期,福州地区妇女为防倭寇作乱,便以长发作鞘,簪刀而行,以便遇到贼寇随时抽刀刺敌防身。随着时代变迁,三条簪逐渐沉淀出“一把为国,一把为家,一把为己”的内涵。2024年6月,“福州传统妆束技艺”列入鼓楼区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让“三条簪”重回大众视野。同年11月,“福州传统妆束技艺”被列入福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去年以来,在福州的历史文化街区中,随处可见头簪三条簪逛街拍照的女性身影,李若彤、陈昊宇、万妮达、娄艺潇、赵小棠等明星也纷纷打卡。时尚博主 “氧化菊”更是身着中国传统特色的服饰,发间簪着精美的 “三条簪”,亮相英国街头,吸引了众多外国友人的目光与关注。今年3月,全球通讯社联盟发布推广文章《Mindu Culture in the Spotlight -- Three Hairpins: for the Country, for the Family, and for Oneself》(世界看见闽都文化|三条簪:一把为国,一把为家,一把为己),展示福州传统妆束技艺——“三条簪”,并以此为代表推介闽都文化。
日本共同社的发布截图现在,越来越多人认识、了解并喜爱上“三条簪”,让其成为新晋的“上头”美学。古厝的马鞍墙下、石板铺就的巷弄中、古意十足的游廊畔都是“刀光剑影”常见的“出片”之所。如今,“三条簪”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匠人们不断寻求突破,银簪、牛角簪、大漆簪等各式各样材质的福州“三条簪”陆续面世。银簪在灯光下闪动着金属般的光泽,彰显了传统女性勇敢独立的铿锵之美;牛角三条簪质感温润如玉,把女性的柔美和坚韧不拔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大漆三条簪则将簪的锋利线条与大漆的流动纹理相得益彰。
有福之州 畅游五一 | 福州五一文旅网络消费季福利来袭
更新时间:2025-04-23
标签:福州 连江县 闽清 闽江 永泰 大漆 鼓楼 旅游局 技艺 文化 刘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所有内容加载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