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一封寄往白宫的信在美国政坛引起不小波澜。署名者是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主席穆勒纳尔——他提出了一份“三管齐下”的反制方案,试图借限制中国航班、打压波音业务、封锁投资来“逼”中国在稀土出口上让步。这招看似狠,实则像是一记打在自家膝盖上的重拳。
穆勒纳尔这份“三板斧”,乍一听雷声大,细看则满是漏洞。
第一板:停中国航班。穆勒纳尔建议美国应考虑限制甚至暂停中国航司在美国及其盟友境内的降落权限。
第二板:封锁波音对华出口。他说要“审查并限制”美国对中国出口的商用飞机、零部件和维护服务。第三板:拉盟友封堵中国海外航空投资。用他的话说,就是“联合盟友在全球范围内,阻止中国扩展其航空版图”。
但问题来了——稀土和航班、飞机,有半毛钱直接关系吗?这就像一个人牙疼,非要剁脚来止痛。穆勒纳尔的逻辑,是典型的“头痛医脚”。
如果这只是一次“政客作秀”,倒也罢了。但讽刺的是,这种“自残式”操作,他不是第一次玩。早在今年7月,他就曾推动美国高校切断与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合作,结果呢?
美国大学的留学生数量下降,尤其是高学费项目的收入缩水,影响了不少学校的运营预算。吃亏的,还是美国大学自己。
还有芯片这茬。穆勒纳尔曾强烈反对对华出口AI芯片,比如英伟达的H20系列。结果直接促成了中国企业加速自研,软件和硬件同时突破,反倒让美国公司的市场份额缩水。
所以说,这类操作看起来像是“强硬”,实则是“搅局”。但搅的,是自家锅里的饭。穆勒纳尔的这些提案,更像是在给军工大佬们“交作业”,而不是解决实际问题。他们的目标不是让美国更强,而是让自己选区的“金主”更满意。
最不愿看到穆勒纳尔这封信落地的,恐怕就是波音自己。这家曾经的航空巨头,近年来日子不好过。频繁的安全事故、管理层混乱和订单流失,让波音的股价跌跌不休。偏偏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单一航空市场之一,波音急需这块“肥肉”来回血。
而穆勒纳尔却提议要“卡住”波音对华出口,这无异于断了波音的“救命稻草”。一旦成真,不用中国回应,美国航空业自己就先哀嚎一片。
更关键的是,问题根本不在飞机,而是在稀土。锗、镓这些“小金属”,虽然名字冷门,却是军工、芯片、高端制造的“命门”。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中国对部分稀土实施出口管控以来,西方国家的锗进口量从100公斤锐减到10公斤,价格翻了好几倍,有的甚至直接从市场上“消失”。
而这些材料广泛用于美西方的高端武器,比如雷达、导弹、夜视设备等。一旦供应链断了,美军武器都可能要“停工歇菜”。
穆勒纳尔的“封禁方案”,表面上是冲着中国来的,但实际上最先受伤的,是美国本土产业。波音会失去订单,军工会断了原料,教育和科技已经“中招”,这像不像一个人为了吓唬对手,先把自己的手指砍了?
穆勒纳尔的这封信不是孤例,而是美国近年来“战术性焦虑”的缩影。中国在稀土领域的调控,并不是突如其来的“地缘政治手段”,而是基于国家安全、环境保护和产业升级的综合考量。这类资源,属于战略资产,中国有权利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进行调配和限制。
但美国部分政客显然不愿接受这种现实。他们习惯了在全球链条中“居高临下”,一旦发现链条的某个环节掌控权落在别人手里,就开始焦虑,甚至发疯。
于是,我们看到他们一边让军工复合体在国会里“打鸡血”,一边又在国际市场上玩“断供反制”的花样。只不过,这些“战术操作”越来越像是反复播放的老录像,观众看腻了,演员还在自嗨。
真正的问题是:美国是否愿意面对全球供应链深度融合的现状?是否有勇气承认,中国在一些领域已经走在了前面?如果答案是否定的,穆勒纳尔式的“回旋镖打法”还会继续上演。只是每次转回来砸的,都会是自己人。
穆勒纳尔的提议,说白了是用飞机换稀土,用封锁换妥协。听起来像是“强硬外交”,实则是“战术性自残”。中国不会因为压力就改变国家战略,更不会拿资源安全做交易筹码。美国若真想解决问题,就得回归现实,别再用冷战剧本应对新世纪的博弈。
当对手已经在修高铁、造电车、攻芯片,而你还在用“禁航”吓唬人,谁更焦虑,其实不难看出来。
参考资料
中华网 美议员就稀土问题威胁中方意欲何为 牵制中国稀土供应
更新时间:2025-09-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