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那天凌晨2点17分,楼道的声控灯突然亮了。
67岁的王阿姨扶着墙,小心翼翼往厕所挪。
她嘴里嘟囔着:“怎么又醒了?白天明明没多喝水啊……”

这已经是今晚第三次起夜了。更让她痛心的是——回到床上,怎么也睡不着。心里开始发慌,脑子却像被打开的开关,越想越清醒。
昨天晚上,她干了什么?
刷了半小时短视频,看到一条“社会新闻”气得想骂人;
又追了一集电视剧,剧情紧张刺激;
临睡前泡了泡脚,顺手喝掉整杯蜂蜜水;
觉得肚子还有点空,吃了两块饼干“垫垫”。
看似“放松”、很养生的一套操作,结果却是——
越睡越浅、越睡越累、越睡越心慌!
门诊里,像王阿姨这样的中老年人越来越多。
他们抱怨最多的一句话是:
“医生,我就是睡不好,天天醒,精神都垮了!”
可当医生一问睡前做了什么,一个个都傻了眼。
医生语重心长地说:
上了年纪后,宁愿多起几次夜,也别在睡觉前干这几件事!
因为它们,真的会把你的健康一点点“偷走”,甚至诱发中风、心脏病、糖尿病……可怕程度,远超你的想象!
很多人一听“起夜”,就紧张得不行,生怕影响睡眠。
可医生却说:
与其拼命憋尿、不起夜,不如警惕这些睡前行为!
屏幕的蓝光就像在对大脑说:“现在是白天,别睡!”

它会抑制褪黑素分泌,让人:
研究数据显示:
60岁以上人群,睡前使用电子产品超30分钟,失眠风险上升27.5%!
“就吃一点点,不碍事吧?”
错!非常错!
夜间进食会让胃肠“加班”,胰岛素被强行调动,血糖出现剧烈波动。
结果就是:
尤其是高血糖人群,更是雪上加霜。
很多人怕夜里口干,一口气灌半杯水。
结果呢?
频繁起夜 + 睡眠被打断 + 夜间跌倒风险升高!
对老年人来说,夜里起身,视力模糊、反应迟钝,一旦滑倒,很可能就是骨折甚至长期卧床,后果可怕!
吵架、刷负面新闻、追恐怖剧情、想烦心事……
这些都会让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大脑持续“运行”,你想睡,它却不让你睡!
结果就是:
躺着困,闭眼醒!
别以为只是“睡不好”这么简单!后果很可怕!

《中国卒中学会年鉴》指出:
有睡眠障碍的人,中风概率比正常人高出42%!
长期熬夜、睡眠断裂,脑血管调节功能下降,一旦发作,往往来势凶猛!
睡眠紊乱会扰乱激素分泌,导致:
深度睡眠是免疫系统的“修复时间”。
如果睡眠不足,免疫细胞活性降低,感冒、肺炎、感染风险成倍上升。
研究发现:
睡眠≤5小时的老人,感染概率高出正常人2倍!

长期失眠的中老年人,出现焦虑、烦躁、抑郁的比例高得惊人。
你不是脾气变差,是身体真的撑不住了!
别只盯着“起夜”,关键是重塑睡前习惯!
关手机,调暗灯光,听点轻音乐,让大脑慢慢降速。
如果真的饿,可以选择:
白天多喝,晚上少喝。
睡前1小时内避免大量饮水,是对膀胱和睡眠的双重保护。
泡脚、轻音乐、深呼吸、翻翻轻松的书。
千万别“越想越清醒”!
错误习惯 | 正确做法 |
刷手机助眠 | 听轻音乐入睡 |
夜宵解饿 | 轻食少量 |
灌水防渴 | 白天补水 |
情绪激动 | 放松冥想 |
早改一天,身体就少受一天罪!
很多中老年人以为:
“忍一忍就过去了。”
可健康从来不是忍出来的,而是养出来的。

宁愿多起几次夜,也别再纵容这些伤身的睡前习惯!
你值得一个安稳的夜晚,
更值得一个清醒、舒服、有质量的明天。
你晚上睡觉前最常干什么?
有没有为了“助眠”反而越睡越累的经历?
欢迎留言分享你的故事,让更多人看到,避免走弯路!
《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2)》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年版)》
《中国卒中学会年鉴》
《中老年人合理膳食指南》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慢性病与营养监测报告》
温馨提醒:
睡得好,不只是“休息”,是你对自己最温柔的保护。
今晚开始,试着换一种方式入眠吧!
更新时间:2025-11-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