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大量读书:人这辈子要读多少本书,才能过好这一生?

嗨,你好,我是欣辰~

上学的时候总觉得,人生的答案一定藏在书里。

就像解数学题,只要把足够多的公式定理背下来,总有一天能计算出“幸福”的精确值。

后来每次看到书的时候,我都会想一个问题:到底要读多少本书,才能把这一生过好

不妨先简单计算一下,以人的平均寿命75岁为例,假设从6岁开始看书,到生命的尽头,大约有60年的阅读时间。

一本普通的书有300页,一天读20-30页,读完一本需要10-15天,一年读20-30本,60年的时间里能读1200-1800本。

如果阅读速度惊人,一天能啃下一本,这辈子理论上能读21900本。

可生活,从来不是简单的加减题。

我见过能背出《菜根谭》里“宠辱不惊”的人,却会因为一句批评而寝食难安。

也见过一生只反复咀嚼《道德经》却怡然自得的乡间老农。

更有些人,书单长得能绕地球半圈,谈起哲学、历史头头是道,可面对生活的挫折时,却比谁都慌乱。

原来,书读得再多,若只是停留在“读过”,就像把种子撒在水泥地里,永远长不出庄稼

有人读破万卷却活不明白,有人读得少但活得通透。

生活的智慧无法量化,书籍或许给不了我们想要的具体答案,却能给我们面对生活的姿态。

真正滋养人生的阅读,从来不在于书的数量,更不是为了“完成任务”(一年读100本)。

读书,是为了“照见自己”。

20岁时读《局外人》,会为默尔索的疏离而愤怒,觉得人怎么会对世界如此冷漠?

30岁再读,却在字里行间读到了自己——那些在社交场上强装热情的瞬间,那些面对人情世故突然想要逃离的时刻。

这才明白,原来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局外人”。

书没有变,变的是我们自己,是我们在成长,终于读懂了自己而已

40岁读《浮生六记》,不再执着于沈复与芸娘的浪漫,而是被他们“布衣茶饭,可乐终身”的生活哲学所打动。

年轻时,总觉得“过好一生”要轰轰烈烈,要功成名就,读着读着才明白,能把柴米油盐的日子过出滋味,已经是很难得的修行。

书里的道理,从来不是用来仰望的,而是用来落地的。

书要读进去,更要活出来。

特别喜欢杨绛先生说的这段话:“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

读书,不仅是获取知识,更是用生活经验去诠释文本,再将书中的智慧反哺生活的循环过程。

这就是为什么同一本书,不同的年纪去读,会读出完全不同的人生。

就像小时候读《背影》,只觉得“父亲买橘子”是个普通的场景,后来自己送过远行的人,才突然懂得了那几句平淡的文字里,藏着多少说不出的牵挂。

再比如读《小王子》,小时候可能只觉得是童话故事,可当我们在成年后经历过离别、误解、遗憾......,才会真正读懂书中的那句话:“真正重要的东西,眼睛是看不见的。”

读书的真正价值在于落地,让生活有方向。

曾经总是被两种声音困扰着:为过去“没做好”的事懊悔、对未来可能“完不成”的任务感到恐慌。

直到在《当下的力量》里读到一句话:“痛苦来自对当下的抗拒,而我们唯一拥有的,只有当下。”

在职场或生活中遇到困扰时,读《被讨厌的勇气》让我明白了,领导的批评是他的课题,如何活出自我才是我的课题。

读完《瓦尔登湖》,我开始照着梭罗说的那样“简化生活”,慢慢发现,少了物质的束缚,心就宽敞了。

书里的生活态度,就这样悄悄变成了我的生活方式

汪曾祺说:“读书是福。”可福在哪里?

不在你能背出多少名言金句,而在某次和人争吵时,你想起书中说的“理解比说服更重要”的智慧,忽然松开了紧握的拳头。

读书,是改变人生最好的方式。

但是,每个人对“过好一生”的定义并不一样,有的人追求内心平静,有的人追求身份地位,有的人追求情感丰富......

所以,不能用一个固定的书本数量来回答。

就像农夫不会问:“要浇多少水,庄稼才能丰收?

读书也是如此,重要的不是读了多少本书,而是你从书中汲取的,面对生活的勇气与智慧

读书从来不是让自己变完美,而是“清醒”,清醒地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清醒地爱着,清醒地活着。

如果要我给个建议:读多少本书才能过好这一生?

我想我的答案是:读到你不再问这个问题的那一刻,就够了

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4

标签:美文   人生   清醒   智慧   局外人   答案   菜根谭   庄稼   道德经   老农   所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