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最近哪部剧最火,那肯定非《沉默的荣耀》莫属了。这部剧让观众们再次将视线聚焦到那段暗流涌动的历史上。不得不说,吴石将军等人的事迹,真是让人忍不住热泪盈眶。
随着这部剧的热播,也有许多群众自发前往吴石将军纪念碑前面献上鲜花,致以一份跨越时空的崇高敬意。
可感动之余,肯定也有不少人感到疑惑:当年的叛徒蔡孝乾,为啥害死了那么多同志,还能在台湾安然活到74岁呢?咋不清算他?
其实,并不是不清算,而是当时的局势实在太过复杂,想要清算真的很不容易。
要弄明白这事儿,就要从他那矛盾的一生说起了。
1908年,蔡孝乾出生在台湾彰化县花坛乡的一个普通家庭。那时候台湾还在日本侵略者的殖民统治之下。也正因此,他从小就看着殖民者欺负身边的同胞,心里悄悄就有了反抗的念头。
14岁从彰化公学校毕业后,他留在学校当了1年代课老师,天天看着底层老百姓过着苦日子,更坚定了要找条出路改变现状的想法。
1924年,16岁的蔡孝乾揣着一腔热血,坐船跨过海峡到了上海,考上了共产党人办的上海大学社会科学系。这所学校成了他革命路的起点,在这里,他遇上了瞿秋白、任弼时这些革命前辈,第一次正经接触到马克思主义。
课堂上学的理论,加上跟着参与街头的反帝爱国运动,这个从台湾来的少年很快就成长起来。他加入了上海台湾青年会,还帮着组建旅沪台湾同乡会和上海台湾学生联合会,为台湾的解放喊加油。
1926年夏天,蔡孝乾回了台湾,一头扎进当地的革命斗争里。他帮着组织台湾文化协会的左翼力量,给协会的机关报写文章,把日本殖民统治的各种恶行一条条写出来曝光。
1928年4月,台湾共产党(也就是日本共产党台湾民族支部)在上海成立,20岁的蔡孝乾成了中央委员,负责宣传部的工作。那段时间,他跑遍台湾的各个乡镇,在村里悄悄建党组织,把革命的火种撒到各个角落。
可没安稳几个月,日本殖民当局开始大肆抓革命者,蔡孝乾没办法,只好在当年8月又离开台湾,回了大陆。
1932年4月,蔡孝乾辗转到了江西瑞金。在这里,他先在列宁师范学校教书,后来又当上了中央苏区“反帝总同盟”主任。
1934年1月,他作为台湾代表参加了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同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蔡孝乾背着简单的行李,跟着大部队踏上了二万五千里的路。雪山的冷、草地的沼泽,还有敌人的围追堵截,都没拦住他,他成了极少数走完长征的台湾籍共产党人。
抗日战争爆发后,蔡孝乾跟着八路军总部去了山西抗日前线。因为他懂日语,1938到1939年期间,蔡孝乾又被任命为八路军总部野战政治部敌工部部长,专门负责对日军的宣传和策反工作。
在炮火纷飞的前线,他写日语宣传册,到阵地前喊话,还散传单,一点点拆穿侵略战争的真面目。不光如此,蔡孝乾还悄悄摸进敌占区,搜集情报、建地下交通线,为巩固抗日根据地立了不少功。
这段经历,让他成了党内少见的既懂理论又有实战经验的台湾籍干部,也为后来党中央把台湾的重要工作交给他埋下了伏笔。
谁也没料到,这位早年热血的革命者,后来竟然会因为意志不坚定走上叛变的路。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被日本殖民统治50年的台湾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可当时的台湾,局势一点都不太平:国民党接收大员忙着贪污腐败,老百姓日子过得比以前还苦,再加上美国势力悄悄渗透,到处都是看不见的危机。
党中央知道台湾的战略地位有多重要,决定成立中共台湾省工作委员会,负责领导台湾的地下斗争。选负责人的时候,大家不约而同想到了蔡孝乾,他有丰富的革命经验,又熟悉台湾情况,是最合适的人选。
1946年7月,蔡孝乾乔装打扮,秘密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台湾。
刚回来,他就马不停蹄地忙活起来:先联系当地的老党员和进步分子,把打散的党组织重新建起来;又钻进工厂、农村、学校,发动群众开展斗争。
在他的领导下,台湾地下党发展得特别快:彰化永靖乡的农民减租斗争赢了,台北机务段的员工运动搞得有声有色,各地学生反美反蒋的游行一场接一场。
到1949年,工委下属的党员快2000人,能动员的群众差不多5万人,我党在台湾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当时不少人都对他十分看好。
1949年9月,蔡孝乾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新中国成立后,又被任命为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看起来前途一片光明。
可没人知道,蔡孝乾的思想正在悄悄发生变化。
回到台湾后,他就慢慢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开始追求享乐。西门町的茶座、高档西餐厅成了他常去的地方,身上的西装永远笔挺,口袋里装着昂贵的香烟。更严重的是,他还和自己年轻的小姨子纠缠不清,把个人感情看得比组织纪律还重。
有些党员发现蔡孝乾的变化后,心里特别着急,偷偷写信给中央反映情况。可当时党中央正忙着解放战争后期的工作,又担心随便换负责人会让组织动荡,只能暂时把这事放一放。
谁能想到,就是这一“放”,后来竟酿成了灭顶之灾。
1949年4月,台湾工委发动反美反蒋学潮后,国民党当局开始加强对地下党的镇压。7月,有人在台湾大学校园里散发工委机关报《光明报》,这事让蒋介石特别生气,赶紧开阳明山会议,下令彻查。
很快,保密局特务抓到了几个散报纸的学生,其中一个叫戴传李的,经不起威逼利诱,供出了自己的妹妹戴芷芳;戴芷芳又牵扯出了基隆中学校长、中共基隆工委书记钟浩东。
1949年8月14日,保密局的行动小组突袭了基隆中学校长家,钟浩东被捕,特务还搜出了印《光明报》的器材和宣传资料。
钟浩东是个硬骨头,连续几天被审讯,愣是没说一个字。可长时间的折磨让他精神恍惚,有一天,他恍惚中,竟然问审讯官谷正文:“老郑怎么样?”
就是这句话,让谷正文抓到了线索,他赶紧加大审讯力度,可钟浩东说什么都不肯再多说一个字。就在他束手无策的时候,特务又抓住了一个我党同志,那人可没钟浩东这么坚定,拷打之后就供出了“老郑”的住址。
可等特务赶过去,“老郑”蔡孝乾早就跑了。1950年1月29日,蔡孝乾被抓,那时候特务还不知道他是谁,他只说了个假名字,说自己是个普通商人。
可他被关押的时候,却暴露了一个致命缺点:贪图享受。当时,蔡孝乾天天嫌弃饭菜难吃,甚至还说只要带他去吃牛排就背叛组织。
谷正文当然喜闻乐见,就赶紧让人带他去,可就在吃完牛排去“据点”的时候,他竟然趁着夜色逃跑了。也正是这个时候,谷正文确认,这人就是自己要寻找的“老郑”。
随后蔡孝乾就躲到了一个农村,可农村的日子实在是苦,他受不了,短短几个月之后,他就偷偷跑出去吃牛排,刚坐下就再次被抓了起来。这次谷正文长了记性,让人全天盯着他,看得死死的。
在国民党特务的威逼利诱之下,蔡孝乾最终叛变,没多久就全招了。蔡孝乾的叛变,直接把我党在台湾的地下组织毁了。特务们照着他给的名单,在台湾展开大规模抓捕。
到1950年3月,保密局一共破获了80多起“中共间谍案”,被清查的关系人有1800多人,其中400多名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被捕,约1100人被处决。
吴石将军,就是其中最让人痛心的一位。
1950年3月2日,保密局正式逮捕吴石。
在狱中,吴石将军始终坚贞不屈,面对特务的严刑拷打,没泄露半点机密。同年6月10日,他和朱枫、陈宝仓、聂曦一起,在台北马场町英勇就义。
这些烈士牺牲后,他们的事迹并没有被遗忘。除了福州英雄广场的纪念碑,吴石将军在福州仓山区螺洲镇的故居也保存完好,雕像前每天都有鲜花。
在台北马场町刑场旧址,如今也有人来缅怀这些为国家统一牺牲的英雄。他们的故事,被写进书籍、拍成影视剧,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
让大家都难以接受的是,犯下这么大罪的蔡孝乾,竟然没受惩罚,甚至还在国民党内部过上了“好日子”。其实,他的日子并不算好。
叛变后没多久,他就被蒋介石授予少将军衔,先后担任“国防部”保密局设计委员会委员、“情报局匪情研究室”副主任兼“调查局”副局长等职务。国民党之所以对他这样,说到底还是想利用他。
一方面,国民党需要把蔡孝乾当成“招降”的榜样。当时我党在台湾还有一些零散的地下党员,国民党想通过蔡孝乾的例子,诱使这些党员叛变。
另一方面,蔡孝乾熟悉我党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方式,国民党想靠他打击剩余的地下力量。他给特务讲我党开展地下工作的方法,帮他们制定搜捕策略,甚至还亲自参与审讯被捕的党员。
可就算蔡孝乾言听计从,国民党对他也始终不放心。
蒋介石本身疑心病就重,他知道蔡孝乾是因为贪生怕死才叛变,今天能背叛共产党,明天说不定就会背叛国民党。所以,蔡孝乾虽然有军衔,却从来没真正掌握过实权。
不光如此,他的工作和生活也一直被特务机关严密监控:外出有人跟踪,跟人交往要提前报备,家里的电话都被监听。表面上的“风光”,其实就是被圈养的假象。
而大陆这边,我党虽然恨透了蔡孝乾,却因为当时的历史条件,没法对他进行清算。
新中国成立初期,海峡两岸对立严重,国民党严密封锁台湾,我党没办法直接对台湾境内的叛徒采取行动。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两岸关系虽然缓和了一些,但还没实现三通,再加上蔡孝乾一直被国民党保护着,清算工作始终没法开展。
1982年10月,蔡孝乾在台湾病死,终年74岁。
有人说,蔡孝乾没被清算太便宜他了。可实际上,历史早就给了他最严厉的审判。吴石将军等烈士被永远缅怀,而蔡孝乾呢?他的名字成了“叛徒”的代名词,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最后,也希望祖国统一的这天早些到来,到那时,山河锦绣,家国同心,再无分隔之憾。
更新时间:2025-10-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