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联合国就因为会费问题差点关门,今年同样的场景再次上演。截至10月15日,虽然已经有141个国家全额缴纳的会费,但也只占总会费的零头,因为中美俄三国才是真正的大头。
近年来中国的会费不断上涨,已经达到了32亿,这要比俄罗斯的3.5亿超出近10倍,但与美国相比还有差距。然而,中国虽然缴费晚,但是每年都缴清,而美国虽然会费最多,但却是欠费的第一钉子户。
那么,截止到现在,美国到底欠了多少钱?它又如何成了联合国会费最大的老赖?

联合国的会费分摊,规矩很简单,就四个字——“支付能力”。谁家底厚,经济实力强,谁就多掏点。这个原则,让会费比例成了一张描绘全球经济版图变迁的“晴雨表”,客观得近乎无情。
想当年联合国刚成立那会儿,美国是当之无愧的“独孤求败”,一家就承担了接近40%的会费。那个数字,就是它巅峰国力的直接体现,掷地有声。可时代变了,这张账单忠实地记录下了每一个变化。

把目光投向中国,变化更是惊人。2000年的时候,中国的会费占比还不到1%,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短短二十多年过去,简直是坐上了火箭。
2009年,中国排名还是第九,到了2019年,就已经超过了日本,坐稳了第二把交椅。如今到了2024年,中国的分摊比例已经飙升到了15%。去年,中国实际缴纳的费用大约是4.46亿美元,折合成人民币差不多有32个亿。这增长轨迹,不仅仅是数字的跳动,更是国家实力崛起的雄辩证明。

再看看俄罗斯,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政治地位毋庸置疑。但账单可不看这个,它只认经济现实。由于俄乌冲突后受到西方制裁,经济承压,联合国也因此下调了它的会费比例。
去年俄罗斯缴纳的会费大约是5400万美元,折合成人民币3.5亿左右。这个数字跟中国的32亿一比,差了将近10倍。这说明什么?这张账单剥离了所有政治光环,只诚实地反映经济的体温。所以说,会费这面镜子,清晰地照出了世界多极化演进的每一步。

如果说会费比例是客观数据,那么缴费行为就是主观态度了。当国际义务碰上国家利益的小算盘,这笔钱的性质就变了。它不再是单纯的责任,而成了大国博弈的政治筹码,展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金钱观”。
美国就是那个把会费“武器化”的典型,当华盛顿发现自己在联合国不再能“一呼百应”,甚至开始抱怨起了所谓的“多数人的暴政”时,他们就换了个玩法。从1986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修正案开始,缴纳会费就和联合国是否听话挂上了钩。

从此,美国成了联合国最大的“老赖”专业户。他们甚至还发明了一套精密的“欠费政治学”。什么意思呢?就是通过一种叫“滚动式欠款”的骚操作,长期拖欠高达十几亿美元的费用,但又把欠款总额,精准地控制在《联合国宪章》规定的“可能被暂停投票权”那条红线之下。
这条红线是:欠款额等于或超过前两年应缴之和。美国就卡着这个bug,既恶心了联合国,又保住了自己的投票权。一边对联合国哭穷,说没钱,一边却能豪掷几百上千亿美元搞军费、搞对外军事援助,这鲜明的对比,把“不是没钱,就是不想给”这几个字写在了脸上。

他们有需要的时候,比如海湾战争,或者911后搞反恐需要联合国支持,就赶紧还上一笔。一旦联合国不配合,比如不支持它打伊拉克,就立马翻脸,重新开始拖欠。
和美国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自1971年恢复合法席位以来,中国的缴费记录清清白白。向来都是一次性结清,从不拖泥带水。2019年,中国更是提前缴清了全年的会费,当时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办公室的官员,还特意用中文在社交媒体上公开点赞感谢,称中国是“最可靠的伙伴之一”。
这背后,是一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履行国际义务,是一个大国应有的担当。

俄罗斯的情况又不一样,它不像美国那样进行长期的战略性拖欠。去年,俄罗斯曾宣布不缴纳2022年拖欠的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的会费。这更像是一种战术性的抗议,动机是抗议因为俄乌冲突,它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成员资格被暂停。
所以你看,同样一张账单,有人视之为必须履行的责任,有人却把它当成了挥舞的武器,高下立判。

会费危机,表面看是联合国的财务问题,但往深了挖,它其实是一道深刻的裂痕,暴露了整个全球治理体系在执行力上的先天不足,也暴露了它在面对某些大国“特权思想”时的脆弱。
资金的匮乏,带来的可不只是秘书长口中“命悬一线”的财政状况。它带来的连锁反应,从联合国的总部一直蔓延到世界各个冲突和危机的最前线。

在日内瓦的总部,自动扶梯因为要省钱而停运,办公时间也缩短了。这听起来有点像段子,但背后却是实实在在的窘迫。而更严重的影响,发生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
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因为资金不到位而步履维艰,在非洲,那些嗷嗷待哺的难民,本该收到的粮食和药品,因为人道主义援助项目资金链断裂而陷入困境。这每一分欠款,都可能关系到一条鲜活的生命。

美国的行为,带来的破坏是双重的,它不仅直接伤害了联合国的正常运作,更可怕的是,它树立了一个极其恶劣的榜样。它用行动告诉全世界:国际规则,是可以为我的利益服务的,只要不合我意,就可以公然违背。
这种行为,正在一点点腐蚀多边主义的根基。为什么会这样?问题的根源在于制度设计。当初制定《联合国宪章》时,其中的惩罚条款,在面对一个存心“钻空子”的大国时,几乎形同虚设,根本没有强制约束力。

想解决这个问题,短期来看,必须从制度层面动刀,比如提高欠费的成本,或者限制欠费国在联合国内担任重要职务的资格。但归根结底,真正需要改变的,是某些大国那种把联合国当成自家后院的霸权心态。
所以说,联合国会费这张小小的账单,其实承载了太多。它既是世界格局变迁的“晴雨表”,忠实记录着权力的流转。它也是大国心态博弈的“筹码”,上演着责任与算计的对决。它更是一道暴露全球治理体系缺陷的“裂痕”,时刻提醒着我们这个世界共同面临的挑战。

面对同一张账单,不同的国家,交出了截然不同的答卷。这无关金钱多少,关乎的是信誉、是责任,更关乎我们想要一个什么样的未来世界。
联合国这艘承载着人类共同希望的大船,能否在风浪中平稳航行,最终不取决于船有多坚固,而取决于那些最有影响力的大国们,是选择成为稳定船身的压舱石,还是成为船身上那道最深、最危险的裂痕。
极目新闻2025-10-21《美国,“老大”还是“老赖”?》
上观新闻2025-10-18《会费拖欠达7.6亿美元,古特雷斯提议将联合国人员编制削减18.8%!》

更新时间:2025-10-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