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招联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招联金融”)披露2024年年报。与过往持续亮眼的业绩表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该公司在2024年迎来成立以来的首次 “三降”—— 营业收入、净利润及总资产三大核心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作为招商银行与中国联通联合创立的互联网消费金融标杆企业,招联金融自2015年成立以来业绩长期保持高增长态势,但这一增长惯性在2024年被打破了。
其业绩下滑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贷款规模收缩、不良资产增加、监管环境趋严,以及日益突出的消费者投诉问题,多重压力形成的负向循环将招联金融推入当前的复杂困局。
利息净收入同比下滑
2024年,招联金融实现营收173.18 亿元,同比下降11.65%;净利润30.16 亿元,同比下降16.22%。截至2024年末,招联金融总资产为1637.51亿元,同比下降7.18%。
除了同比下滑,这份业绩与前些年相比也有明显差距,甚至出现“倒退三年”的情况。招联金融2024年的利润水平已不及2021年的30.63亿元,营收和总资产则分别低于2022年的175.01亿元和1643.46亿元。
具体来看,招联金融的核心资产是发放贷款和垫款,2024年占总资产比重高达94.17%,同比下滑7.69%。显然,贷款规模的减少是总资产缩水的主要原因。
营业收入方面,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利息净收入2024年为187.19亿元,占比108.09%,但同比下降8.84%。与此同时,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亏损14.16亿元,不仅连续四年为负,亏损金额还在持续扩大。这意味着,利息收入的下滑与手续费及佣金业务的亏损共同拖累了招联金融的营收水平。
招联金融净利润降幅较大的背后,是其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规模增大。2021-2023年,招联金融每年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额度不断上涨,分别为102.53亿元、113.83亿元、130.61亿元,三年累计计提346.97亿元。尽管2024年其信用减值损失较2023年略微下降,为114.24亿元,但其占本年营业收入的比例仍高达65.97%。
不良贷款处置节奏加快
“近年来由于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招联金融部分客户债务压力加大,信用风险持续暴露,资产质量呈下滑趋势。”中诚信国际在相关评级报告中指出。
根据中诚信国际发布的上述报告,2021-2023年,招联金融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83%、2.22%、2.45%,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不良贷款余额也从2021年的27.92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44.65亿元。
2024年,该公司不良贷款率为1.95%,不良贷款余额为32.9亿元。数值虽有所下滑,但对应着,不良贷款转让项目却不断增多,转让不良贷款会优化资产结构。
2024年,招联金融通过银登网转让了31期不良贷款转让项目,未偿还本息总额合计达95.95亿元。进入2025年后,其不良贷款处置节奏加快。经济导报记者从银登网查询获悉,截至目前,招联金融已完成13期不良贷款转让,未偿还本息总额共118.27亿元,仅7个多月的转让规模就已超过2024年全年总额。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资产多以低于一折的价格转让。比如,2024年第30期转让项目,未偿还本息总额为4.22亿元,而竞价起始价仅为0.17亿元,折价率4.03%。同时,2025年以来的这13期项目,竞价起始价合计4.41亿元,相比于未偿还本息总额的118.27亿元,折价率仅3.73%。
除不良资产增加外,招联金融与消费者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招联金融相关投诉已高达2.7万条,消费者投诉内容主要集中在暴力催收、侵犯隐私以及协商还款困难等方面。例如,有消费者表示因家庭原因还款困难,与招联金融多次协商沟通无果,其间还遭到催收人员辱骂、骚扰紧急联系人等。
还款难成为招联金融与消费者矛盾的焦点。投诉量的增加一方面反映出消费者对招联金融服务的不满,另一方面反映出该公司在业务运营和客户管理方面或存在着一定问题,这可能对其品牌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监管趋严
2024年起,新版《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落地实施,对消费金融行业的监管进一步加强。新规针对同业拆借、担保贷款、投资限额等方面设置了更为严苛的监管门槛。招联金融过去近94%的负债依赖于同业拆入,而新规要求同业拆借余额不高于资本净额的100%,这迫使招联金融不得不转向债券融资,2024年应付债券同比上涨33.72%,但这也导致其融资成本上升。截至2024年末,该公司拆入资金和应付债券分别占总负债的90.71%和8.20%。
然而,严监管环境下,不同消费金融公司的表现差异显著。年报数据显示,兴业消费金融2024年同样出现营收、净利双降的情况,净利润同比下滑76.80%。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蚂蚁消费金融2024年资产、营收、净利润均实现较大增长,分别达到了3137.51亿元、152.13亿元以及30.51亿元。
对于消费者的诸多投诉,公司方面如何应对,将采取何种举措来改善业绩?7月24日,经济导报记者就相关问题向招联金融发送采访邮件,但至发稿对方未予以回复。
位于消费金融行业头部梯队的招联金融,未来如何“破局”,不妨拭目以待。
来源:大众日报
更新时间:2025-08-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