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珍妮情感树洞
不知你发现没有。那些曾经热闹非凡的同学群、亲戚群,如今静得连发条拜年消息都像石子沉入大海。
去年春节还有零星红包飘过,今年连“新年快乐”都只剩三两条回应。
翻看聊天记录,上一条信息停留在半年前的节日祝福,再往前便是满屏的“收到”“谢谢”。
这寂静背后,藏着第一个社交真相:所有关系都在悄无声息地进行筛选。
就像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岁月流转,才明白哪些感情值得珍藏。
《菜根谭》里说:“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成年人的疏远从来不是突然的决裂,而是默契地保持距离。
你在职场拼搏到深夜,他在育儿路上奔波;你关注房产股市,他操心孩子升学。
生活轨迹如同岔开的树枝,各自朝着不同方向生长。
但这何尝不是一种成熟?我们终于懂得,真正的牵挂不需要靠群聊里的客套来维系。
就像苏轼那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能在彼此生命里同行一程已是缘分。
那些至今还会私信问你“最近累不累”的人,才是值得放进心里的人。
第二个真相更深刻:我们正在从“表演式社交”转向“滋养型社交”。
群聊里的热火朝天,很多时候只是礼貌性互动。点赞不代表真关心,客套话不等于真心话。
王阳明说过“心外无物”。你内心世界的丰盈,远比外在的热闹更重要。
开始享受安静,不是变得冷漠,而是学会了给生活做减法。把时间留给真正能滋养灵魂的关系——可能是与父母傍晚散步的半小时,也可能是与知己每月一次的下午茶。
这种转变其实很美好。就像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们也在找回属于自己的节奏。
开始区分什么是生命里的主角,什么是过客。拒绝在无关紧要的应酬里消耗能量,把真心留给看得见你眼泪的人。
想起《小窗幽记》中的话:“藏巧于拙,用晦而明。”沉默不是冷漠,而是懂得了收与放的智慧。不在群里活跃,不代表忘记当年情谊。
那个帮你占座的同学,那个偷偷塞压岁钱给你的长辈,记忆从未褪色,只是被安放在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有时候,安静反而是一种更深情的告白。就像深夜抬头看见的星光,虽然遥远,但你知道它始终在那里。
真正的情谊如同美酒,不需要天天开封炫耀,却会在岁月里愈发醇香。
所以不必为群聊的寂静伤感。这是成长的必然,也是生活的智慧。
我们在断舍离中认清谁值得珍惜,在独处中获得精神自由。亲疏随缘,时间会为你留下最真的人。
愿我们都能在喧嚣世界里,找到让自己舒服的角落。
所有图片来于网络
有三两知己可以推心置腹,有独处时光能够修身养性。
如此,便是人生最好的状态——不负他人,也不负自己。
更新时间:2025-10-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