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不除,越补越毒!10个中成药,对应不同部位,清全身湿热

夏天的时候,你是不是经常感觉身体沉重、容易疲劳?早上起床舌苔厚腻、口干口苦?一照镜子,发现面部总是油光光的,还非常爱出汗?或者大便总是不成形、容易粘马桶?

如果有这些情况,很可能不是简单的“湿气”重,而是“湿热”缠身了。

简单来说,“湿热”是湿邪和热邪结合在一起,形成的病理产物。湿热可比单纯的湿气更 “难缠”,就像夏天湿衣服闷在塑料袋里捂出了霉味,又湿又热,容易腐烂发臭。

湿热产生主要有两个途径:

一是外感湿热:比如长期居住在潮湿炎热环境,尤其是南方高温多雨天气。

二是内生湿热:吃得太过油腻辛辣、嗜酒,这些食物难以消化,在体内郁结化热,与湿气结合就成了湿热。

这时候,不宜补,反而要祛湿清热。

今天黄药师就按身体不同部位的湿热,来聊聊哪些中成药能对症调理。

一、脾胃湿热

脾胃湿热,要么口苦口臭,要么烧心反酸,吃点东西就胃胀,不爱喝水,甚至想恶心呕吐,大便不畅,有时还会黏马桶,舌苔黄腻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胆结石、胆囊炎常见这些症状。

中成药:

藿香清胃胶囊适合脾胃湿热引起的口苦口臭、食欲不振、腹胀恶心。

清热祛湿颗粒适合夏季湿热天气或湿热环境中引起的乏力疲倦,食欲不振,身热口干。

图片仅科普用,请在中医师指导下用药

二、肝胆湿热

肝胆湿热,常和脾胃湿热同时存在,区别在于肝胆湿热常见胁肋胀痛,口苦口黏,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更严重一些,可能会出现黄疸。这类人常患有肝胆疾病。

中成药:

龙胆泻肝丸:清肝胆湿热的首选药,适合肝胆湿热引起的胸胁疼得明显,尿黄、口苦、头晕目赤、耳鸣耳聋、女性带下病。

胆石通胶囊:适合肝胆湿热引起的右胁胀痛,呕吐恶心,口苦口黏,尿黄,大便黏滞,黄疸舌红苔黄腻,胆囊炎、胆结石。

图片仅科普用,请在中医师指导下用药

三、大肠湿热

大肠湿热常见肚子一阵一阵绞痛,老想上厕所,拉完还觉得没排干净(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大便稀,还带着股臭味,甚至可能还有脓血。常见于急性肠炎、痢疾、食物中毒等。

中成药:

复方黄连素片:适合大肠湿热引起的里急后重或暴注下泻,肛门灼热,肠炎,痢疾。

葛根芩连片:适合大肠湿热引起的腹痛腹泻、便黄而黏、肛门灼热,泄泻腹痛、便黄而黏、肛门灼热。

图片仅科普用,请在中医师指导下用药

四、膀胱湿热

主要表现在泌尿系统,以尿急、尿痛、尿频、尿灼热为主要症状,可能还伴有尿液混浊,或有脓血、砂石,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腻等表现。常见于肾炎、膀胱炎、尿路结石、前列腺炎等疾病。

中成药:

五淋丸:适合膀胱湿热引起的尿频、尿急、尿灼热涩痛,小便浑浊不清,小腹胀痛、舌苔黄厚,膀胱炎、尿道炎。

八正合剂:适合膀胱湿热引起的小便短赤,淋沥涩痛,口燥咽干。

图片仅科普用,请在中医师指导下用药

五、湿热下注

湿性重浊,湿热很容易聚集在身体下部,引起下肢关节红肿,小便短赤,腹泻急迫,男性阴囊红肿痒痛,女性阴痒带下。

中成药:

二妙丸:只有苍术、黄柏两味药,黄柏清下焦湿热,苍术燥湿健脾,二者搭配,把下焦的湿热带走,可用于湿热下注引起的女子白带异常、阴痒,男子阴囊湿痒。

四妙丸:在二妙丸基础上加入牛膝、薏苡仁,清热利湿效果更强,尤其适合湿热下注导致的关节肿痛、足膝红肿等症状。牛膝能引药下行兼活血,薏苡仁利水渗湿。

图片仅科普用,请在中医师指导下用药

黄药师健康锦囊

1、本文仅为健康知识科普,不构成用药建议。每个人体质不同,用药前最好咨询专业医师。如果症状严重或长期未改善,请及时就医,不要自行长期服药。

2、祛湿热不能一味吃药,更重要的是调整生活方式:少吃生冷甜腻、辛辣油炸食物,减少熬夜,并适当运动出汗,保持居住环境干燥通风。

3、祛湿热药物多偏寒凉或性燥,脾胃虚寒或阴虚火旺者服用可能加重不适。中病即止,症状缓解后建议调整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2

标签:养生   湿热   成药   部位   全身   肝胆   中医师   适合   中成药   灼热   脾胃   肛门   大肠   舌苔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