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越风情·文成·太公祭暨伯温非遗大集】
文&图叶望庆
寻迹南田 共赴太公祭之约
应刘氏后裔热情相邀,我们欣然前往文成南田,亲历一场庄重肃穆又热闹非凡的“太公祭——秋祭”活动,还沉浸式体验了“伯温非遗大集”。尽管四号台风“丹娜丝”刚于8日夜间登陆,9日天空仍飘着细雨,却丝毫未减退我们的热情,行程依旧。雨水纷飞,反倒为这场文化之旅增添了几分别样的诗意与朦胧美感。
踏入文成南田,仿佛瞬间穿越回明朝。身着古装的人们往来穿梭,街边摊位古色古香,浓厚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
我们一行人首先来到太公祭的巡游现场,与往年不同的是,走在巡游队伍最前列的舞龙队格外引人注目。在雨水的浸润下,巨龙的鳞片闪烁着微光,舞龙者们配合默契,手中的巨龙时而翻腾、时而盘旋。令人称奇的是,他们在舞动间巧妙拼凑出“文成”“南田”的字样,引得围观群众阵阵欢呼,喝彩声在雨中此起彼伏。
队伍高举着“奉旨祭典”的黄色旗帜,浩浩荡荡地前行。旗帜在风雨中猎猎作响,仿佛在诉说那段古老而荣耀的历史。
太公祭所祭祀的“太公”,便是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刘伯温,名基,字伯温,谥号文成,是集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于一身的传奇人物。后人评价“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其智慧与谋略可见一斑。在辅佐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建立大明王朝的过程中,刘伯温运筹帷幄、出谋划策,为明朝的开国立下赫赫战功。
刘伯温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北京帝王庙作为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历代帝王和功臣名将的场所,景德崇圣殿中分七龛供奉着188位中国历代帝王的牌位,其东西配殿供奉历代名臣79位,皆是在历史上有卓越贡献的文臣武将,如诸葛亮、岳飞等,以从祀彰显他们辅佐帝王的功绩。刘伯温亦位列其中,足见他在历史长河中的崇高地位。在文成南田的诚意伯庙两旁,矗立着“帝师”“王佐”的牌坊,这是后人对他功绩与才能的高度赞誉与认可。
刘伯温去世后,被追封谥号“文成”,其智慧与品德备受后世敬仰。明正德九年,浙江处州知府钦承圣命首次致祭刘伯温,此后,刘伯温例享春秋二祭。春祭在正月初一,为家族祭祀;秋祭在农历六月十五日,是刘伯温诞辰,为地方先贤祭祀,太公祭便由此而来,传承至今已有五百多年。
刘氏后裔始终致力于让这一祭祀活动获得更多认可。明代时主要争取朝廷认可,清朝时官方认可程度虽有波动,但社会影响力依旧可观。2011年,太公祭正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再次获得政府认可,成为社会公共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
今年太公祭期间(5日 - 13日),南田还举办了“伯温非遗大集”。这里宛如非遗文化的海洋,琳琅满目的非遗摊位令人目不暇接。精美的石雕、绚丽的畲族彩带编织,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民间艺人的匠心独运;香甜的糖画、酥脆的伯温烧饼,各种非遗美食撩拨着人们的味蕾。民俗表演舞台上,打铁花、火焰刀等火秀表演惊险刺激,潮汕英歌舞活力四射,舞者们的每一个动作都刚劲有力,仿佛带着穿越时空的力量。
在伯温非遗大集,还能参与互动体验。亲手尝试大明宝钞印刷,感受古代印刷术的神奇魅力;跟着老师傅学习鱼灯制作,在一笔一划、一粘一贴间,领略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韵味;体验手投蹴鞠,在欢声笑语中,仿佛与古人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游戏。
夜幕降临,烟花在夜空中绚烂绽放,无人机灯光秀将非遗符号与传统纹样投射在夜空中,为这场文化盛宴画上了一个梦幻而圆满的句号。
更新时间:2025-07-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