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风波从头到尾就不像一场单纯的家产之争,更像是一场看谁能稳住阵脚的较量。
沉默了七十多天的宗馥莉,一出手就亮了牌,两句话稳住了军心,三个细节把杜建英的“机关算尽”全部打回原形。
还记得那一阵吗?香港高等法院的判决一出来,热搜立马炸了。
“宗馥莉输了”的词条冲到前排,很多人觉得这下娃哈哈的“长公主”要翻船了。
法院宣布冻结18亿信托基金,还要追索她动用的那笔钱,一时间“非婚生三子”成了焦点人物。
坊间舆论一边倒,甚至有传闻说宗馥莉整整一个月没在公司露面。
风声鹤唳,经销商也站出来放话,说她的改革把老经销商逼得走投无路。
配合上她的消失,舆论几乎判定:这位“接班人”顶不住了。
可事实呢?她没急着跳出来辩解,也没在公众场合硬怼。
她沉默了整整七十多天。有人说这是退缩,可真懂棋局的人都明白——那是“敌不动我不动”。
等她终于开口的时候,是在财经杂志的采访里。两句话,干脆利落,没有花哨修饰,却像钉子一样钉在那儿。
第一句:“过去那么多年,我一直在一线工作,该干的活一样没少,从接班人到一把手,我的角色转换感并没有太强烈。”
外界那些嘀咕她“空降”的声音,在这一刻都没了分量。因为所有娃哈哈人都知道,这个长公主不是坐办公室里等父亲交权的“富二代”。
她从留学归来,被老宗直接摁在基层摸爬滚打。脏活累活一样没少干,磨的是耐性,也是真功夫。
第二句更狠:“娃哈哈明确表示,宗庆后直接持有的29.4%股权,由我百分之百继承。”
注意这句话的分量——它不是“我觉得”,不是“律师说”,而是公司正式公告。
换句话说,股权已经实锤到她手里,工商变更完成,任何“信托基金风波”,都动不了这块根基。
两句话,等于把外界的杂音压下去:我不是花瓶,我不是输家,我才是娃哈哈唯一合法的继承人。
为什么说杜建英算计再多,最终也没了下文?答案就在三个细节。
第1点就是团队。
宗馥莉接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重组高层,把很多老人“请”出去,换上自己的人。
有人骂她无情,可你细想,娃哈哈三十多年积累下来的利益关系,哪怕是一点点松动,都可能让改革卡死。
她要想推动转型,必须要有一支自己能完全掌控的队伍。
很多人当时觉得她是心急,其实恰恰相反,这是提前埋下的“保险”。等风波来临,她的团队还能跟着她走,而不是掉头去找别的靠山。
第2点耐心。
香港判决一出,杜建英这边动作频频,似乎要把舆论推到高潮。可宗馥莉呢?她死活不急着表态,眼睁睁看着对方急躁出牌。
这份忍耐,不是没招,而是心里有数。
她比谁都清楚,杭州法院的裁定才是终局。她完全能扛得住那段沉默期。相比之下,杜建英的急切,反倒显得底气不足。
第三,身份。
在这场争斗里,宗馥莉的优势其实一直摆在台面上——她是婚生女,是唯一合法继承人。
杜建英再有故事,再说自己陪宗庆后多年,都掩盖不了一个事实:在法律和舆论面前,底色就是不一样。
所以她没必要天天在媒体上喊冤,身份本身就是最硬的底牌。
等到对簿公堂,她已经赢在起跑线上。
很多人喜欢把她和父亲宗庆后做对比。父亲走的是传统路子,讲究“人情味”,讲究“大家庭式管理”。
而她呢,更像个职业经理人,冷硬,干脆,不留退路。
有人说这是“没学到父亲的温情”,可换个角度,这恰恰是娃哈哈能继续往前跑的理由。
去年公司在她手上突破700亿营收,打破了连续九年的瓶颈。数据就是最硬的证明。
一个懂人情,一个懂制度,这就是时代的差别。
宗馥莉的打法不一定人人喜欢,但至少,她把结果交出来了。
说到底,这场风波还没彻底落幕。
杭州的裁定还在等,信托基金的归属也没完全盖棺定论。可从目前的走势看,杜建英就算再赢一点,也不可能撼动宗馥莉的大局。
股权已经握在手里,团队已经站稳,舆论也慢慢倾向她。更重要的是,她这次的沉默和回击,让外界看清楚:这不是个靠背景上位的“娇小姐”,而是能真刀真枪杀出来的掌门人。
所以才说,杜建英斗不过。
不是因为她没手段,而是她的手段全都耗在“算计”上,而宗馥莉把握的是“根”。
有句话说得好:真正的掌舵人,不在于你说得多响亮,而在于风暴来的时候,你能不能稳得住船。
宗馥莉沉默70天,不是没话说,而是等合适的时机。
她一开口,杜建英的所有算计,立刻没了下文。
别低估宗馥莉。
更新时间:2025-09-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