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黑”6家美企!中美谈判当天中国罕见制裁,对美策略悄悄变了

就在今天(9月25号),中美官员还在美国财政部围着技术级贸易会谈桌谈细节的同时,中国这边直接亮出了制裁清单。

商务部发文,一口气把6家美企“拉黑”,其中三家进不可靠实体清单,另三家划进出口管制管控名单。

从以往要么先谈后反制,要么反制了就暂停对话,到这次边谈边打的操作,可以说在中美博弈里实属罕见。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这一手操作是临时决定出手的,还是在对美策略上的打法已经悄悄换了?

9月25日的中美会谈,本是聚焦贸易领域的技术性沟通,想必双方没少聊合作。可就在会谈进行时,中国商务部的公告准时上线:萨罗尼克科技、国际海洋工程、亨廷顿·英格尔斯工业等6家美企,成了新一批被限制的对象。

很多人可能觉得不就是制裁几家美国企业吗,之前也有过,这很正常,但当大家真的了解它们的性质后,你就会知道,我们这是“精准打击”。

萨罗尼克科技是做无人水面舰艇的,还掺和美国防部涉台海的“复制者计划”,亨廷顿·英格尔斯工业更不用说,是美军舰艇制造的核心玩家,妥妥的美国在亚太军事存在的“技术靠山”。

进了不可靠实体清单的3家被制裁的原因,主要是不顾中方反对,与台展开所谓的军事技术合作,严重损害中国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以后想和中国做进出口生意、在华新增投资,门儿都没有;被出口管制管控的3家,连两用物项的出口都别想拿到许可。

简单说,就是卡住它们和中国相关的核心业务,既不搞全面封锁,又能精准削弱美国对华前沿施压的能力,毕竟这些企业都扎在美国国防供应链里,断了它们的部分通路,等于直接戳中美国的“军事科技痛点”。

最让人在意的,是这次行动的“罕见性”,以前中国反制,要么是美方先出制裁,咱们隔段时间再回应,信号容易打折扣;要么是为了谈,先暂停反制措施,等谈不拢了再重启。

可这次不一样,谈判和反制在同一天同步推进,一边坐在桌前聊合作,一边用清单表明底线。

虽然与早些年相比实属罕见,但这种操作不是心血来潮,回看2025年的节奏就懂了,4月咱们一次制裁27家美企(16家出口管制+11家不可靠清单),5月、8月为了营造对话氛围,又先后暂停措施。

现在到了9月,正好是8月暂停期过半的时候,重启制裁既是提醒美方别忘共识,也是亮明“谈归谈,打我也接得住”的态度。

这背后,其实是中国对美策略的“静默升级”:从被动应对,变成了主动设计。

以前美方搞制裁,咱们多是“对等反制”,现在更讲究“非对称精准打击”:不跟美国搞全领域对抗,专挑它的关键领域下手,比如这次瞄准国防供应链,就是用最小成本达到最大威慑。

而且,所有制裁都不是“拍脑袋”决定的,每一项都有明确的法律依据,靠的是“不可靠实体清单”“出口管制管控名单”这两套常设机制,不是临时发个声明就完事儿。

这种“机制化反制”好处很明显:一方面,美企能清楚预判“哪些事不能做”,倒逼它们调整对华业务。另一方面,咱们用美方熟悉的“规则语言”说话,国际上也更有说服力,毕竟美方总说“基于规则”,可它的制裁多是无端打压,咱们的反制全有法可依,一对比就知道谁在讲道理。

所以这次制裁也并不是一刀切,贴心的是,公告里还留了“特殊情况人工申请”的口子,不是一棍子打死,体现的是“精准评估后的分级响应”,既有原则又不失灵活。

说到底,9月25日这事儿,其实是中美博弈进入新阶段的信号。以后“边谈边打、对话与反制并行”,可能会成为两国互动的新常态。

中国不再是被动等着美方出招再应对,而是主动掌握节奏:愿意谈,就拿出暂停措施的诚意;要是美方想搞打压,也能立刻亮出精准反制的底牌。

这种转变,不是要和美国对着干,而是用成熟的策略守住自身利益,毕竟,只有让美方清楚“每一次挑衅都有代价”,它才会重新掂量对华博弈的成本与收益。

从这次制裁就能看出来,中国早已不是过去的样子,在中美关系里,咱们既有谈的诚意,更有打的底气。

未来的博弈里,这种“精准、灵活、有章法”的策略,只会越来越多。毕竟,维护自身利益,从来都不是靠妥协,而是靠有智慧的坚守。

信息来源:抖音@新华财经

抖音@央视财经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7

标签:财经   中美   中国   罕见   当天   策略   反制   美方   美国   精准   清单   实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